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2篇
  免费   116篇
公路运输   603篇
综合类   404篇
水路运输   37篇
铁路运输   463篇
综合运输   9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71.
首先分析了黄土中水的形态和能态,采用离心试验、渗透试验等方法对黄土路基多个压实度状态的水的能态、迁移、渗透、扩散等规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体压实度的增大,基质吸力逐渐降低,受到水势影响越小;压实度越大,土体越密实,孔隙越小,干容重越大,土的导水率和扩散率逐渐降低;在较大压实度下,路基受水分影响越小,强度和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972.
分析了路基内部水分存在形式和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黄土路基内部水热传输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基中的水分从水势高处向水势低处迁移,从湿度高处向湿度低处流动;土体密度越大,水分迁移越困难,初始含水率越大,土体内部的水分容易迁移;路基冬季放热夏季吸热,内部温度保持10℃左右;在温度场影响下,距离路基表层和边坡表面越近,温度梯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973.
湿陷性黄土拓宽路基变形特性及强夯法处治效应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湿陷性黄土地区过湿拓宽路基变形破坏机理及强夯法处治效应,研制了离心场土工构造物变形测试系统,升级传感器电测手段,以浸水入渗条件下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为研究载体,建立与实际应力相符的离心试验模型,通过试验得出了浸水增湿后拓宽路基的沉降变形特征和拓宽地基强夯处治效果。结果表明:拓宽路基坡脚处高含水量对拓宽黄土路基稳定性有显著影响,新路基坡脚水分聚集或地基内部水位上升导致黄土地基发生湿陷的条件成熟,在上部拓宽路基荷载的作用下,整个地基会发生整体或局部湿陷,进而引发整个拓宽新老路基脱节滑移;强夯法能很好地改善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保证拓宽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4.
介绍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病害类型,结合朝黑高速的实践,在设计中分情况合理的选用地基处理方式对病害进行处理,有效地减少黄土路基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5.
976.
采用有限元仿真模拟对某浅埋黄土隧道有代表性的竖向锚杆及水平向锚杆发挥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锚杆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原理。  相似文献   
977.
研究目的:郑西客运专线三门峡至灵宝段为湿陷性黄土深厚地区,桥梁桩基由于存在负摩阻力而发生过量沉降.而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至今未见报道,因此有必要通过相关研究寻求适合本线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沉降计算方法以便在设计阶段控制总沉降值.研究结论:(1) 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沉降计算必须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2) 桩基采用总沉降不大于规定值控制设计是合理的;(3) 郑西线三门峡至灵宝段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采用修正的铁路桥规方法计算桩基总沉降是可以控制设计的,施工期间应按相关规范进行沉降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采用曲线回归法进行沉降评估分析;(4) 桩底以下土层压缩模量是影响沉降计算值的主要因素,勘探时务必准确测定桩底以下土层压缩模量.  相似文献   
978.
为深入揭示大厚度黄土地区黄土湿陷特征、水分入渗规律、湿陷范围以及黄土湿陷对长螺旋灌注桩与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负摩阻力变化的影响等问题,在兰州榆中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4组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与2组长螺旋灌注桩浸水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浸水试坑内与试坑外浅标点的湿陷沉降量与时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土体湿陷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并非整体一次完成;土体在不同深度处发生湿陷的时间、湿陷总量各不相同,且深标点整体的湿陷沉降较浅标点发生更加充分;径向与竖向水分入渗速率整体呈函数型衰减,竖向入渗速率是径向的1.5~3.0倍,提出了通过水分入渗速率确定湿陷范围的计算方法,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土体湿陷竖向深度在24 m范围内,径向在10 m范围内,建议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时将竖向24 m、径向10 m作为参考范围;同一工况下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受到的负摩阻力明显大于长螺旋灌注桩,确定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桩侧负摩阻力大小时,应将距离桩心0.75D为半径的圆周范围内丧失湿陷性的土体考虑进去,且受力面积按1.5倍桩侧表面积等效放大。  相似文献   
979.
位于黄土峁坡脚处的隧道,洞口浅埋段较长,且明洞位于湿陷性黄土层中,为了提高明洞结构稳定性、减少施工工序间干扰、降低施工期间的风险,对隧道进洞时机的选取进行研究,并对设计方案调整后的地基承载力和仰坡稳定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80.
湿陷性黄土路基工程综合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建林  张桉 《路基工程》2004,(5):65-67,71
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强夯法、冲击夯实法,地基处理的宽度、深度以及保证路基稳定和公路使用质量的综合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