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67篇
综合类   49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41.
回填开山石(渣)形成的港口陆域,经过强夯和振动碾压后作为道路、堆场混凝土铺面的土基,当前一般采用的回弹模量为60 MPa,并在土基上设置200 mm左右的碎石垫层。通过大连港建成的工程实例反算土基回弹模量,认为混凝土铺面下采用土基回弹模量过低,可大幅度提高,且根据规范相关规定可不必设置垫层。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该段粉喷桩的施工过程的监理和总结,结合具体的粉喷桩施工过程,分析粉喷桩在加固地基方面的优势和施工中注意的事项,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43.
基于使用性能的路面设计应该从材料组成设计和结构设计两方面考虑。本文将结合我国路面管理系统的路面使用性能指标,从结构设计的控制标准以及合理的结构组合入手,指出我国当前设计方法的不足之处。分析国外有影响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对使用性能的考虑,建议我国可借助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基于使用性能的路面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4.
土基回弹模量是公路路面结构设计的基本参数,通常采用承载板法试验获得。依托清花高速公路工程,以Visual Studio.net为开发平台,Excel为数据仓库,通过对清花高速公路工程特点和土基回弹模量试验原理的分析,研发了公路土基回弹模量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该系统的测试结果显示,土基回弹模量(承载板法)试验求解过程的程序化,可有效克服手工记录分析无法及时检测数据有效性的不足,有助于及时感知试验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保证试验高效、准确地完成。同时,不同测试点位的土基回弹模量等数据统归于一个系统中保存,有助于技术人员能较全面地掌握在建工程路基的技术状况,也可为后续工程竣工的道路养护提供基础数据。实践表明,信息化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可大大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出错概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5.
关于河南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强  陈忠达 《河南交通科技》2000,20(6):31-33,24
在全国公司二级自然区划的基础上,依据地貌、地质和水文等主导因素和标志,将河南全省划分6个三级自然区划。探讨了三级自然区划内的地貌、地质和水文特征,主要病害、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以及土基模量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46.
分析西部地区县乡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设计参数的敏感性.通过对路基路面设计参数(结构层厚度和材料模量)的变化对路基路面工作状态影响的研究,得到路面结构强度随各结构层设计参数变化规律,确定路面结构的敏感性层位,推荐出设计参数的建议值,为县乡公路土基强度等级划分及路基路面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基于目前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质量存在的缺陷问题,分析研究了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以及问题现状,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人员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指出机械压实时填料以击实最佳含水量来控制压实密度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施工控制含水量的概念,介绍施工控制含水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9.
马士基在全球26个船舶管理软件供应商中进行了比选程序后,选择了DNVGL的ShipManager系统。这家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将通过增加的流程效率和改进的信息使用和分析来得到领先的现成的船舶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0.
山区高速公路的地质条件一般不同于平原地区,其土基回弹模量值较大。结合承赤高速公路的具体特点,应用有限元法,系统研究了土基回弹模量变化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表弯沉、基层层底拉应力等指标的影响,给出了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优化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