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89篇
公路运输   316篇
综合类   117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272篇
综合运输   6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新近系富水弱胶结砂岩地层隧道在施工过程会破坏围岩稳定,进而出现突水和涌沙病害,在砂岩地层进行注浆加固是保障隧道安全的关键。以宁夏中卫某富水砂岩隧道为依托,采用FLAC 3D建立计算模型,探明不同注浆圈厚度对围岩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注浆圈厚度为3 m时,围岩累计周边收敛值和拱顶沉降值分别为35.3 cm和30.9 cm,满足设计允许变形值。随着注浆圈厚度的增加,注浆加固效率先增大后减小,但施工难度及工程投资显著增大。综合考虑隧道施工的安全性、简便性及经济性,当围岩含水率为塑限范围及以下时,建议注浆圈厚度为3 m;当围岩含水率为塑限及液限范围之间时,建议注浆圈厚度为4 m。研究结果可为富水砂岩隧道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92.
目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城市下穿隧道,但由于各城市间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较大,既有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而应结合项目自身及周边环境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研究,如何有效平衡地下水的适量排放与衬砌结构安全性、经济性的合理统一,对隧道设计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的防排水系统及防水衬砌设计等关键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过程中研究尚不系统,国内外也并无成熟的资料可供参考。基于此,以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中复杂水文地质隧道为工程依托,运用FLAC3D软件,研究分析了不同防排水方案下水压力分布特征及结构承载机理,并提出依托工程中合理防排水系统及防水衬砌设计方法,以期指导后续工程设计,保障工程施工与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793.
花岗岩残积土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的性质,在勘察过程中通过现场试验,对花岗岩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此研究及分析方法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了参考,也为设计施工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地质依据,能更精准地指导了设计、施工,同时也能节约工程成本,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94.
为系统分析胶结剂对花岗岩残积土微生物固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分别考虑氯化钙、氯化镁与乙酸钙等3种胶结剂以及4种固化次数,进行微生物固化花岗岩残积土的室内试验,对不同工况的固化试样分别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UCS)、碳酸盐生成率、崩解、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试验,以此分析胶结剂与固化次数对花岗岩残积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其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采用的3种胶结剂下,花岗岩残积土的固化效果均随固化次数的增加而提升,固化次数相同时,氯化钙、氯化镁、乙酸钙3种胶结剂对花岗岩残积土的固化效果依次减弱;固化最佳工况为氯化钙固化14次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1 045 kPa,崩解系数降至9%;固化次数较少时固化试样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其随固化次数的增加而得到改善,但其改善效果随固化次数增加而减弱;不同胶结剂反应产生的碳酸盐沉淀晶体形态不同,其主要附着在土体颗粒表面和颗粒之间,所起胶结作用是改善花岗岩残积土固化试样宏观物理力学特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95.
为研究水平旋喷拱棚(简称拱棚)在富水砂层中的力学特性,以江门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变化地下水位、地层渗透系数和覆土厚度,分析在开挖过程中拱棚挠度和轴力。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增加,拱棚挠度增大,越靠近洞口拱棚挠度越大;在有地下水工况下,掌子面附近拱棚挠度比无水工况低,说明拱棚在富水砂层的预支护效果较好;拱棚最大轴力位于掌子面附近,且地下水位越高轴力越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覆土厚度小于13 m时,随着覆土厚度增加,拱棚挠度和轴力近似呈线性增长;覆土厚13 m时,随着地下水位升高,拱棚挠度和轴力增大,当地下水位与拱顶净距大于3 m后,随着地下水位升高拱棚轴力增速变大;地下水位对拱棚轴力影响较大,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建议采取降水措施减小拱棚受力。  相似文献   
796.
周小平 《路基工程》2023,(5):208-213
基于流固耦合数值算法,以中老铁路太达村富水粉细砂隧道为依托,从隧道掌子面挤出位移和围岩塑性区的演变情况入手,分析隧道在由泥岩向富水粉细砂段施工过程中掌子面的失稳过程。结果表明:隧道掌子面在由泥岩向富水粉细砂段围岩开挖过程中,掌子面的挤出位移和塑性区体积都将发生突变;由于富水粉细砂围岩强度较低、抗扰动能力较弱,在隧道掘进至富水粉细砂段围岩前,掌子面失稳就可能发生;结合各种加固措施及富水粉细砂围岩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围岩预加固对策。  相似文献   
797.
海南地区全风化花岗岩广泛分布,却无法直接用作路基填料。针对这一问题,对全风化花岗岩采用水泥进行改良,同时开展界限含水率、重型击实、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动三轴试验研究素土及改良土工程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增加,塑性指数递减,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均呈线性递增趋势;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CBR值、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和动应力大幅增长,改良土工程性质显著提升。根据试验成果,建议基床表层采用水泥掺量6%的全风化花岗岩改良土,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基采用水泥掺量4%的改良土。  相似文献   
798.
山岭隧道所处地层大多节理裂隙发育,水系丰富,由此引发的突涌水灾害普遍具有突发性高、危害性大和破坏性强等特点,直接威胁隧道施工安全。基于化学改性和无机-高分子杂化技术,以聚氨酯材料与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础,结合复合功能助剂,制备得到聚氨酯复合注浆材料。通过对该复合注浆材料的SEM观测,分析浆材固结体的防渗性能。通过水槽注浆模拟试验,研究注浆材料的浆液扩散和抗冲刷特性。利用Galerkin有限元法建立连续模型方程,数值模拟浆液的流动过程,分析注浆过程中的流场特征。通过现场工程应用,验证该复合注浆材料对山岭隧道突涌水的注浆封堵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杂化的空间互穿网络凝胶结构,提高了结石体的力学性能和防渗性能。浆液在动水环境下的富水砂砾地层留存率高,扩散程度好,注浆封堵效果明显。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基本相符,对复合注浆材料浆液流场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实现地下突涌水注浆治理全过程的优化控制。山岭隧道突涌水的现场应用表明,使用复合注浆材料对富水地层注浆后无渗水现象,后期经过长时间观测,封堵效果和耐久性优异。  相似文献   
799.
李波  陈飞飞 《路基工程》2023,(1):153-158
以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明挖及工作井段深基坑为背景,针对其复杂的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结合支护方案及周边环境,采用疏干与合理布置降压井对深大基坑进行降水,并实时监测支护结构及周边敏感建筑物位移、沉降。监测数据表明:降水方案效果良好,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指标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800.
当隧道穿越高压富水岩溶地层时,易发生衬砌开裂、底鼓及渗水等灾害。为探索隧道底鼓变形演化机理,建立高压富水岩溶隧道底鼓变形控制体系,采用现场测试、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贵州省德江隧道高压富水段底鼓病害成因及孕育过程。研究发现:围岩中大型隐伏溶腔通过地层中复杂的岩溶管道网络与上伏暗河水源连通,导致隧道结构承受高达2.1 MPa外水压力;隧底基岩在水岩作用下劣化严重,饱和状态下基岩抗压强度仅为27.7 MPa,且其强度随浸泡时长增加而显著降低。数值计算揭示了高水压力是诱发隧道底鼓破坏的主要因素;基岩软化对隧底变形存在一定影响,但与高水压叠加效应不明显。基于此,总结提出以“限排、泄压”为主,“主动加固”为辅的高压富水岩溶隧道底鼓防控基本思路,具体为“预留控制砼室+集水管引排+注浆加固基底围岩”的联合控制程序。实现深部溶腔岩溶水的可控排放,消解隧底水压力,辅以注浆重塑隧底基岩,从而改善隧道结构应力环境。长期监测结果表明:隧道衬砌背后水压力较处治前减少了97%,隧道结构稳固。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岩溶隧道底鼓病害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