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87篇
综合类   73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4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41.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裂缝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种由荷载引起的称这类裂缝为结构性裂缝,是承载力不足的结果;另一种为由于变形受约束引起的,此类裂缝称为非结构性裂缝,如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变形。当变形收到约束,在结构构件内部产生次应力,加之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时比较低的,因此产生的次应力很容易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引起混凝土开裂。  相似文献   
142.
二灰稳定钢渣碎石基层材料沥青路面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试验,定量探讨了石灰粉煤灰(二灰)稳定钢渣碎石道路基层材料路面设计参数,即回弹模量与间接抗拉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显示,在钢渣含量一定的情况下,二灰稳定钢渣碎石的抗压回弹模量和间接抗拉强度与混合料的级配类型有关,当钢渣:碎石为50∶50时,骨架密实型混合料的回弹模量与间接抗拉强度均较悬浮密实型混合料低10%左右。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与间接抗拉强度均随钢渣在集料中的含量增加而增加,当钢渣含量从0%增加到100%时,骨架密实型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增长为7.1%,而悬浮密实型混合料增幅达22.9%;骨架密实型混合料的间接抗拉强度增长为17.6%,而悬浮密实型混合料增幅达34.3%。  相似文献   
143.
提到装备你的单车,自行车鞍管则常常不被人们引起重视。一向以产品质量上乘而著称的THOMSON公司,日前决定制造一种将比现在市场上其他任何一款鞍管更为耐用的高强度自行车鞍管。THOMSON公司所打造的任何一款自行车鞍管,其零部件均为美国制造的“正宗货”,包括所有的五金零件、附件。我们目前在市场上所试销的一款直径为31.6毫米、价格为79.95美元的鞍管新品,就是其中一个典例。  相似文献   
144.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桥面铺装与防水的状况,着重分析了在车辆荷载作用下防水层的层面剪应力及抗裂对防水层的抗拉强度与层面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5.
沥青混合料抗冻融循环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冻融破坏是寒区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以冻融劈裂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沥青混合料劈裂抗拉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最初的冻融循环中,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随着冻融次数增加而明显减小,当达到7次冻融循环之后,混合料的强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6.
采用四种测试方法研究了粘性土的抗拉强度,对比各种试验方法及量测结果,建立了相应的函数关系。为认识土的抗拉特性及裂缝处理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合理的抗拉强度指标和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147.
如何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当前混凝土工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重点对裂缝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从材料选用、理论设计及施工控制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为在不同混凝土施工环境和条件下,更科学更经济地指导混凝土施工提供了较为方便的使用依据。  相似文献   
148.
149.
根据17片段具有分段灌施工接缝的PPC模型梁的试验结果,提出分段施工湿接缝混凝土抗拉强度降低数的建议值,可供PC、PPC梁设计时应用。  相似文献   
150.
圆柱体芯样劈裂抗拉强度换算成小梁抗折强度是以直径150mm芯样为基础的。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对于其他直径芯样,应首先对其劈裂抗拉强度进行尺寸换算,然后才能进一步换算为小梁抗折强度。并提出一换算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