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篇
  免费   86篇
公路运输   742篇
综合类   404篇
水路运输   44篇
铁路运输   112篇
综合运输   3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51.
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沥青路面材料的回弹模量的预测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预测方法 ,并构造了预测回弹模量的神经网络模型 .预测结果表明 ,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为预测路面材料的回弹模量等力学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2.
遗传算法在路面结构模量反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遗传算法反算路面结构层弹性模量可以避免一般反算方法受初值影响的缺陷,探讨了遗传算法在路面结构模反算中的应用,并开发了反分析程序BACKGA,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很好,但计算时间较长,为提高程序计算效率,利用神经网络计算路面结构弯沉值,并将其用于反分析程序BACKGA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3.
为了更加系统地掌握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动态力学特性,该文采用动态单轴压缩试验,对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在不同加载频率、试验温度下的动态模量展开测试,并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确定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模量主曲线,通过主曲线获得任何温度下、试验设备无法测试频率范围内的动态模量,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提供相应的材料参数。  相似文献   
154.
根据某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时的FWD检测数据,研究了旧层状体系路面的评价方法及模量反算。分析弯沉盆面积对旧路状况进行评价的实用性。通过理论回归和神经网络的反算,比较普通网络与噪音网络的反算能力,提出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模量反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5.
通过选择3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成型方法,以密度、空隙率、集料破碎值、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几个指标反映沥青混合料不同成型方法对抗压回弹模量的影响,分析试验结果。确定最佳的沥青混合料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56.
对因材料疲劳引起的半刚性基层底部的弯拉应力、弯拉应变以及基层内部各点的受力状况进行了计算,并总结了它们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7.
浅层面波测试应用于高速公路路基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文中介绍了浅层面波测试技术应用于公路路基性能测试.根据路基现场回弹模量实测资料,采用瑞利波测试、弯沉测试、现场CBR与载荷板试验,系统研究了路基的力学特性.运用统计方法原理,得出瑞利波速与回弹模量的经验关系,验证了弯沉试验结果推算土基回弹模量的有效性.并对路基力学性能测试与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8.
旋转压实试件的高温蠕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本文采用先进的材料系统(MTS),对旋转压实机(SGC)成型的试件了进行单轴静载蠕变试验,得出了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变形随时间的蠕变变形曲线,并根据这些蠕变曲线分析了不同温度和荷载水平对沥青混合料蠕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9.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修复和改建是近年来国内研究的一大课题。文章以铺筑试验路段为例,介绍了冲击压实技术在处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以及冲击压实技术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60.
采用砂桩处置软土地基,在自重及路基堆载作用下将产生较大的固结沉降,而且其固结系数也随时间而变化,具有非线性的固结特性。如果仍然采用恒定的固结参数计算固结度,将会带来一定的误差。基于江苏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堤的实测沉降数据,采用恒定的固结参数计算沉降,发现其结果较实测偏大,且二者差距随时间有增大趋势。文章通过曾国熙固结度的普遍表达式,反演出固结参数的非线性函数,结合砂井地基固结度计算中的改进的太沙基法,提出对固结度进行修正的计算公式,并基于现场的静力触探(CPT)试验资料,采用复合模量法计算出沉降曲线,将其与实测沉降曲线对比,证明其精度较恒定固结参数的计算结果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