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117篇
综合类   236篇
水路运输   39篇
铁路运输   76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13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预处理对大鼠70%肝切除术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再生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单纯肝切除组(PH)、肝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组(PHIR)和乌司他丁组(UTI),每组40只。将各组大鼠肝左、中叶切除,残肝(右、尾叶)作不同处理:PH组不阻断保留肝血流;PHIR组阻断保留肝血流30min后恢复灌注;UTI组与PHIR组肝脏切除及保留肝断流处理相同,但于缺血前5min经尾静脉给予UTI 50 000U/kg。再灌注后1、6、12、24、48h分别取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肝组织,测定血清ALT和AST,肝细胞凋亡指数(AI);24、48h残肝再生度、PCNA阳性率和ATP、ADP和AMP含量。结果 UTI组的血清ALT和AST活性、AI均低于PHIR组(P<0.05),肝再生度和PCNA阳性率均高于PHIR组(P<0.05),ATP含量和能量负荷较PHIR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能促进对大鼠70%肝切除术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肝再生,其机制与维持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33.
桩基技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桩基距今已有七千多年,据历史文物遗址的挖掘揭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桩是在浙江省宁波市附近的河姆渡,作为古代干阑式木结构建筑的基础是由圆木桩、方木桩和板桩这三种形式木桩组成的桩基础。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处理动员干细胞系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①假手术组;②对照组;③动员组。动员组造模前注射G-CSF 1周后行血清学检测;3组造模后24h分别检测心肌酶谱指标(CK、CKMB、CTnI),同时应用ELISA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术后24h的表达;采集各组组织标本分别行组织学检测并运用RT-PCR法检测各组CD34、Sca-1、Bcl-2及CTnI的表达。最后针对动员组选取G-CSF注射前、造模前及造模后24h三个时间点检测CD34与Sca-1的表达。结果经G-CSF动员后动员组白细胞较其他两组升高[(14.80±1.21)×109/L、(7.45±0.80)×109/L、(6.96±0.89)×109/L,P<0.05);造模后24h,动员组心肌酶谱指标较对照组下降(P<0.05);动员组VEGF表达较其他两组升高[(66.95±8.28)pg/mL、(39.45±9.68)pg/mL、(47.86±5.45)pg/mL,P<0.05]。RT-PCR检测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动员组CD34、Bcl-2较其他两组表达增加(P<0.05);动员组Sca-1较假手术组表达增高(P<0.05);动员组与假手术组CTnI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0.37),但两者较对照组CTnI表达降低(P<0.05)。动员组在3个时间点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前及造模后24h的CD34及Sca-1表达较注射前高(P<0.05)。结论 G-CSF预处理可以动员干细胞系,其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大鼠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5.
正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标准高、质量要求严、技术难度大,要求线路施工后沉降值低,以确保列车运营高速、平稳、舒适。钻孔桩作为一种软基处理技术,应用于京沪高速铁路施工中。德禹特大桥DK346—DK359区段设置了409个桥墩。其基础采用钻孔桩,桩径为1.0m和  相似文献   
136.
介绍了西堠门大桥悬索桥猫道承重索现场灌注锚头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7.
合江长江一桥为主跨530 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共有2个拱肋8根拱肋主弦钢管,每根拱肋钢管分两边(半跨)同时灌注,拱肋管内混凝土为C60高性能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每次单边灌注方量300多m3,采用真空辅助泵送法分3级接力一次性完成灌注施工,施工质量好、速度快,可在同类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8.
依据桥涵施工规范,结合工程实践和多年来施工经验,就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预防措施,以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39.
本文结合荆州长江公路大桥32号主墩钻孔桩施工,介绍了其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难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0.
技术概述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早期破坏严重的问题,利用路面普遍使用的沥青与水泥两大材料,以大孔隙沥青混合料母体骨架为基础,采用灌注改性水泥乳浆的工艺,形成灌注式水泥一沥青混合料。其中沥青属于有机结合料,而水泥属于水硬性材料,灌注式水泥一沥青混合科将二者的性能取长补短,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有机水硬性材料,在解决路面车辙和水损害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