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9篇
  免费   74篇
公路运输   982篇
综合类   587篇
水路运输   464篇
铁路运输   157篇
综合运输   16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生态挡墙与轻质混凝土填筑路基,既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路基填筑空间受限、地基承载力不足、路基存在失稳风险的问题,又能解决路基绿化、路容美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生态挡墙联合轻质混凝土路基填筑思路及方法,提出方案施工工艺,分析了绿化措施及相关植物选择原则,供道路挡土墙绿化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2.
<正>加强节能环保,实现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由之路。进入"十二五"以来,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目标进一步强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降碳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经济提质增效、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在临近"十二五"尾声之际,节能环保事业又将如何布局规划,让这条路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53.
本文阐述了生态交通的基本内涵特征,分析了宁波建设生态交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宁波建设生态交通的目标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4.
依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结了《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陵川段(古郊至夺火)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王莽岭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的生态影响评价主要内容,为涉及生态敏感区的旅游公路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5.
首先深入了了透水生态钢渣混凝土路面施工优势,而后结合我市某公路工程案例,详细分析了透水生态路面施工工艺,最后对如何提高透水生态混凝土路面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做参考。  相似文献   
56.
10月29日,东风商用车公司在绿色供应链构建工作推进会上提出,到2014年底,该公司令部零部件供应商和原材料供应商要100%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真正体现绿色设计、绿色供应、绿色制造、绿色销售的全价值链环境保护理念。  相似文献   
57.
就公路工程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结合设计施工中的解决办法,阐述公路工程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从而减小因道路施工给沿线自然地形、地貌造成的各种破坏,保护和改善当地环境,提高公路的使用效果,更好地发挥公路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58.
张元 《中国水运》2014,(2):190-191
河道治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项传统的工程项目。这项古老而又活跃的工程是环境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议题。自从上个世纪开始,水利工程和河流的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生态的观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因此,生态水利如何更好的被应用于河道治理过程就是一个热点的话题。文中主要分析和探讨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出科学的河流生态恢复理论和工程实践,这样生态水利理论和实践也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59.
现代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交通拥挤、交通环境污染严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此外,从我国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在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由于交通规划理论不足情况较为严重,导致传统交通规划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现城市交通的需求,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理论。  相似文献   
60.
文章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城镇化的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文章提出以低碳经济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城镇建设,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驱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