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21篇
公路运输   178篇
综合类   234篇
水路运输   340篇
铁路运输   195篇
综合运输   5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基于永磁电动悬浮的原理,将Halbach环形永磁轮和导体板顺时针旋转后倾斜布置,提出一种实现磁浮列车“悬浮-导向-推进”一体化方案。首先,采用ANSYS Maxwell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斜置永磁轮的三维力特性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单个外径为200 mm的永磁轮,倾斜角度应不小于60°,从而保证浮重比大于5.5,此时仍可获得310 N的推进力和380 N的导向力。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永磁轮三维力随工作气隙、导体板厚度和电导率的变化规律:随着工作气隙变大,三维力均呈下降趋势;随着导体板厚度和电导率的增加,悬浮力和导向力先增加后饱和,驱动力则先增大后减小。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给出了新型磁浮列车“悬浮-驱动-推进”一体化的概念模型设计,并对更大直径、宽度的磁轮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直径250 mm永磁轮的磁场利用率最大,磁场利用率和磁轮宽度的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的研究工作是对永磁电动悬浮理论的应用和拓展,能够有效降低磁浮列车系统的建设成本,为“悬浮-导向-推进”一体化的新型磁浮列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2.
于秩祥 《北京汽车》2023,(1):18-21+41
针对电动汽车自燃事故,结合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分类和结构原理,分析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动力电池的安全隐患,探讨动力电池热失控机理和锂枝晶产生因素;在动力电池温度控制、充放电工况和车辆使用上提出优化方法,提升动力电池的使用安全性,避免动力电池出现锂枝晶后引起热失控导致电动汽车自燃;最后给出了电动汽车使用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83.
为提高电动汽车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气隙磁场解析计算精度和优化效率,利用混合解析法建立考虑转子铁心磁桥饱和效应的电机气隙磁场参数化解析模型。首先利用联合等效磁路法的子域法建立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开路气隙磁场解析模型;然后利用同样方法建立转子磁桥虚拟磁场解析模型,从而得到考虑转子磁桥饱和效应的电枢反应磁场解析模型;最后通过叠加原理建立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合成气隙磁场解析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和转矩测试验证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气隙磁场解析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所建立的解析模型,以永磁体极弧宽度、定子槽口宽度和转子端部磁桥厚度为优化变量,以特定阶次频率的径向力波、转矩和效率为优化目标,利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一台电动汽车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样机进行多变量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试验结果相比,解析计算误差小于5%,而计算时间较有限元仿真缩短90%以上;优化后,电机特定阶次频率的径向力波减小了9.2%,最大转矩提升了2.49%,最大效率提升了0.69%,高效区面积扩大了约54.46%;所提方法既解决了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强非线性和高饱和的解析建模共性难点,又极大提高了电机多目标优化效率;研究可...  相似文献   
984.
为更加真实准确地描述层状岩体的损伤演化过程,结合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采用修正的Lemaitre应变等价假设,建立了考虑残余强度的层状岩体损伤本构模型,通过页岩、千枚岩和板岩的三轴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不同层理角度岩体的全过程损伤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模型既可以描述层状岩体的弹性变形,又可以较好地反映峰后应变软化过程;在初期加载过程中岩体的损伤值基本为0,随着应力增加,损伤值呈现出缓慢增长、加速增长、减速增长以及达到残余强度后稳定于1;页岩层理角度为60°时损伤演化曲线最陡,损伤发展速度最快,最先破坏,千枚岩层厚较薄,强度更低,层理角度为90°时最先破坏,而板岩相对较厚,强度更高,层理角度为45°时最先破坏;岩体层理弱面的存在,导致了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的各向异性,损伤演化规律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85.
船载磁探测器测得的磁场信号中,除期望的船舶坐标系下的地磁场信号外,还包含多种干扰磁场信号,需进行抗干扰才能满足测磁要求。本文在分析各种干扰磁场信号特性及其排除方法的基础上,对任意航向上的三分量实时抗干扰技术进行了理论建模、算法实现以及工程适用性等研究,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该技术可使船载磁探测器的抗干扰摆脱时间、地点的限制,有效地解决船舶固定干扰磁场的实时排除,船舶固定磁场变化的实时监测等难题。  相似文献   
986.
为准确、全面地评估桥梁缆索的损伤,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和漏磁探伤的桥梁缆索检测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检测平台和预警平台两部分组成,利用检测平台中爬索机器人的高清摄像头和磁传感器列阵收集缆索表面的缺陷图像及漏磁信号数据,随后将缺陷图像输入到深度学习模型中对其进行自动分类与识别,利用小波分析处理漏磁信号数据以确定内部高强钢丝锈蚀缺陷位置,并根据检测到的数据提出了五级预警。为验证桥梁缆索检测预警系统的可靠性,利用该系统对4座在役斜拉桥的缆索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嵌入的深度学习模型和经过小波分析处理后的磁信号能够准确识别桥梁缆索表面的缺陷特征和内部钢丝锈蚀位置;该系统中预警平台可以将检测信息及时发送给管养部门,便于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87.
开展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研究不同沉积角度软土的宏观微观特性,并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和分维理论研究初始各向异性对软土的力学特性影响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与不同沉积角度试样的峰值强度及初始切线模量为各向异性的,其中与沉积呈0°方向的强度和模量最高,颗粒及孔隙的形状分维数最大。形状分维数随着角度的升高而降低,复杂度随之减小,黏附力降低,以致土的强度也随之降低。孔隙定向角分布具有各向异性,初始各向异性会影响剪切作用下颗粒的重定向分布。  相似文献   
988.
基于渗流力学基本理论,进行各向异性深埋隧洞渗流场解析研究。由稳定渗流场基本微分方程结合深埋隧道渗流场边界条件,利用坐标变换法将地层从各向异性转换为等效各向同性,运用保角变换将渗流方程转化为Laplace方程;将围岩渗流区域进行分区计算,得到围岩的渗流量计算公式;考虑衬砌为各向同性渗流,根据围岩与衬砌分界面上的渗流量相等得到衬砌外水压力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考虑注浆圈及其对衬砌外水压分布的作用,得到了带注浆圈隧道衬砌水头和渗流量的解析解;通过与各向同性解析解和数值算例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分析围岩水平与竖向渗透系数、注浆圈参数、衬砌参数、作用水头高度和隧道半径等因素对衬砌外水压力的影响,并考虑了各向异性渗流情况下衬砌外水压力与隧道渗流量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989.
为解决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电磁噪声问题,基于其电磁噪声产生机理,提出通过试验验证手段降低电磁径向力的方法来优化其电磁噪声,分别从结构硬件和控制策略两方面提出了从转子分段斜极优化、结构刚度优化耦合共振改善、电流谐波注入和气隙磁通密度改善等验证对比方式进行优化改善,并针对每种优化方式结合实际开发案例进行说明。结果表明,每种方式均有至少3 dB(A)的电磁噪声改善,进一步论证了通过试验手段优化电磁径向力来改善电磁噪声的效果与优势。  相似文献   
990.
电机高转速工况下,电机需要进行弱磁控制。由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磁通不能改变,因此只能通过在永磁体的负方向上增加电流id并减小电流iq来进行电机的弱磁控制。根据电机所有工况下完整的电流分布的数学公式,利用牛顿迭代法来求出在最大电流和电压限制下的恒扭矩弱磁控制,以解决d-q轴电流分配的问题,同时,通过仿真模拟结果验证牛顿迭代法在电机控制上应用的可行性。牛顿迭代法能利用公式非常精确地给出各种工况下电流分配策略,电机响应时间更短。牛顿迭代法对电机控制系统设计、测试和标定等环节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对永磁同步电机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