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33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研究中药大黄素对模拟冷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肝细胞株HL-770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大黄素处理组.对照组未予大黄素处理,大黄素处理组按100、10、1 μmol/L分为高、中、低3个浓度组,建立模拟冷缺血再灌注模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凋亡水平,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水平.结果 冷缺血8 h再灌注6 h后,高、中、低浓度大黄素处理组钙离子荧光强度分别为(24.12±0.51)、(26.35±1.34)、(39.12±1.9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29±1.01(P<0.01).高、中、低浓度大黄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46±0.41)%、(10.64±0.64)%、(11.90±0.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40±1.41)%(P<0.01).高、中浓度大黄素处理组上清液LDH含量分别为(179.67±18.57)u/L、(198.83±14.22)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1.33±34.16)u/L(P<0.01).结论 大黄素可降低模拟冷缺血再灌注后的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人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eIF4E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eIF4EmRNA在不同临床分期的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的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eIF4E和Phospho-eIF4E蛋白的表达。结果 eIF4E蛋白在肾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7.5%,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7.5%,肾癌组织中eIF4E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eIF4E mRNA在肾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0.859±0.064 vs.0.705±0.072,P<0.05),且eIF4EmRNA在Ⅲ期肾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0.961±0.043)。在临床Ⅰ期与Ⅱ期、Ⅰ期与Ⅲ期及Ⅱ期与Ⅲ期肾癌组织间,eIF4E mRNA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肾癌组的eIF4E蛋白和Phospho-eIF4E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分别为:0.676±0.095vs.0.556±0.056;0.605±0.066 vs.0.466±0.045,P<0.05)。在肾癌的不同临床分期中,随着临床分期越高,eIF4E和Phospho-eIF4E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Ⅰ期:0.629±0.085和0.588±0.058;Ⅱ期:0.699±0.049和0.596±0.061;Ⅲ期:0.812±0.053和0.689±0.046;P<0.05)。Phospho-eIF4E/eIF4E的比值在肾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P<0.05)。但在不同临床分期肾癌之间,Phospho-eIF4E/eIF4E的比值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IF4E和PhosphoeIF4E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为肾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检测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KM2对ICC细胞增殖及上皮间质化(EMT)的影响.方法 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ICC组织中PKM2的表达,慢病毒载体介导...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及食管癌EC109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36例ESCC及3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MSG-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TMSG-1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培养人食管癌EC109细胞并用常用化疗药物顺铂(CDDP)干预,同时设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TMSG-1的表达情况。结果 TMSG-1在ESCC和正常食管黏膜的阳性率分别为52.2%(71/136)、94.6%(3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MSG-1的异常表达与ESCC组织学分级、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顺铂干预组EC10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干预组EC109细胞TMSG-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TMSG-1的异常表达与ESCC的发展及转移相关,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5.
66.
极低频电磁场与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7.
68.
对我科1971年~1988年收治的50例脊柱转移癌的多发部位、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分析讨论。其预后极差,多数在半年内死亡。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不同pH值的40mL/L磷酸盐缓冲甲醛固定液对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乳腺原发性浸润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基因扩增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手术切除的乳腺癌75例,同一肿瘤病变部位取材4块,按照固定液pH不同,随机分为A、B、C、D组。固定液使用40mL/L磷酸盐缓冲甲醛,A~D组固定液pH值分别为6.0、7.0、7.5、8.0,分别固定15h后制作石蜡切片。采用FISH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比较各组HER2基因扩增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1)在荧光显微镜下,A、D组的组织轮廓较模糊、出现细胞碎片、部分探针定位欠佳、出现信号不规则甚至丢失、核溶解现象,见明亮的桔红/绿荧光信号。B、C组的组织轮廓清晰而完整、背景洁净、探针定位准确,见耀眼的桔红/绿荧光信号。(2)B、C组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稳定在24.00%~25.33%;B、C组的基因扩增阳性率显著高于A、D组(P<0.05)。结论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原发性浸润癌HER2基因扩增,固定液的pH值在7.0~7.5之间可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46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qRT-PCR法检测DNMT3B在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合成针对DNMT3B的siRNA并转染MHCC97-H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46例肝癌患者中,DNMT3B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对应癌旁组织升高者占73.91%,其高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化类型和肿瘤大小有关(P均<0.05);在细胞水平,抑制DNMT3B基因表达使MHCC97-H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降低;干扰DNMT3B基因可以增加抑癌相关基因RASSFA1、APC、MTSS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DNMT3B与肝癌的进展密切相关,它可能通过调控下游抑癌基因甲基化水平影响其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