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0篇
  免费   154篇
公路运输   873篇
综合类   913篇
水路运输   275篇
铁路运输   249篇
综合运输   8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1.
黄土地区公路暗穴顶板临界厚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西部黄土地区暗穴的发育会对公路路基、桥涵、公路隧道、路堑与路堤边坡及边坡支挡工程等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的问题,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暗穴的分布规律、发育形态、破坏机制等进行了归纳与研究,提炼出几种破坏模式,结合黄土地区的土质特点,考虑了节理对黄土暗穴的影响,采用结构力学等方法,提出了一些确定顶板临界厚度的方法,并进行了对比讨论。通过对路基暗穴的安全厚度的正确估算,为研究公路暗穴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2.
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的耐久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微观领域讨论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几个因素,如氯化物的侵蚀,混凝土的碳化,冰冻等。针对不同的原因介绍了防止问题出现的几种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93.
谈谈降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是产生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边坡的失稳大多与水文地质、大气降水有关。根据有关资料,首先论述了边坡失稳与降雨历时、累积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的关系,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了降雨对岩石边坡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降低岩体强度、抬高地下水位和使边坡内孔隙压力加大。降雨对土质边坡的不利影响有降雨溅蚀、面状侵蚀和沟状侵蚀等。  相似文献   
94.
对沥青路面水损害早期破坏的认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介绍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破坏的特征,并较详细地分析了水损害破坏的机理和防治措施,对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和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李永林 《公路》2000,(12):2-5
该文分析了经典小变形理论在大变形中运用的不合理性阐明了大变形发生的基本条件和破坏机理,提出了以煎切变形产生破坏、断裂分段是围岩在变形的形质准则;以岩体内的应变(应力)流线产生“台阶”现象作为工程研究中产生大变形的判别依据;用锚杆穿越煎切错动分离面,阻止“台阶”处剪切错动分离面的产生和发展,作为治理大变形的主要工程手段。  相似文献   
96.
针对公路路堑边坡折线型滑动,采用Sarma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然后采用解析法求解其破坏概率,对一边坡进行分析,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97.
采用抛石挤淤结合强夯块石墩处理饱和软土的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屡试不爽,效果很好,文章以深圳湾填海处理软基筑路为例,分析细夯块石墩法的成墩过程及其承载特性。  相似文献   
98.
99.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中碎石9.5~13.2 mm的最佳撒布量为12 kg/m~2,沥青最佳洒布量为2.4 kg/m~2;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剪切破坏变形是土工格栅的2倍多、乳化沥青封层的近3倍、聚酯玻纤布的近1.5倍。同时通过实体工程应用,验证了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良好的抗路面反射裂缝能力。  相似文献   
100.
隧道洞口段一般埋深较浅,围岩条件较差,很难稳定成拱,因而在隧道开挖后极容易受到外界扰动作用而发生坍塌变形。尤其在遇水软化的膨胀性黄土地层中建设隧道时,需要考虑降雨作用对隧道稳定性及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观测以及室内实验,对太原某黄土隧道洞口滑塌及支护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洞口支护结构发生破坏一方面是由于洞口浅层土体本身强度不足,且黄土遇水后强度急剧降低,围岩发生塑性变形,塑性区范围迅速扩展,围岩承载能力急剧降低;另一方面是由于膨胀性黄土遇水膨胀,产生较大膨胀力,使围岩内部应力急剧增加并且作用在支护结构上,从而导致支护结构破坏,引起隧道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