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0篇
  免费   190篇
公路运输   1283篇
综合类   961篇
水路运输   845篇
铁路运输   1103篇
综合运输   26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详细介绍了贵州省遵义市青杠坡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通过分析可知,地质勘察分析对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至关重要,建议施工中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112.
主要阐述了余庆省道305线龙溪镇过境线改移工程建设条件及其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13.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公路路基病害频繁发生,缩短了公路工程使用寿命。地质雷达在公路路基质量检验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公路路基质量检测精度,是一种优秀的检测方法,因此以河北省某公路路段的路基质量检测为例,对地质雷达在公路路基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4.
利用数值波浪水池进行船舶航行预报,是计算船舶水动力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建立船舶水池的数值控制方程,然后利用网格划分对船舶周围的流场进行划分,最后利用Wigley-III船舶模型计算船舶在规则波中航行时受到纵向、垂向和纵摇力矩的系数,将其与势流理论(3D-BEM)和DUT计算方法相比较。  相似文献   
115.
岩溶是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极易因不同位置、不同规模的溶洞而影响隧道整体稳定性,导致隧道支护结构开裂、渗漏水等病害。为深入研究岩溶的超前探测技术及其对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合丁家湾隧道的工程实例,全面分析其工程特性,利用地质雷达对掌子面前方溶洞情况进行精准探测,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工况下溶洞对隧道整体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为岩溶隧道灾害处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6.
针对目前道路隧道工程应用超前支护施工技术过程存在的局限问题,以实际高速公路路段为例,分析了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控制策略,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7.
为深入研究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力学特性,提高隧道施工效率,保证施工安全,依托某高速公路隧道,利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手段研究施工过程中隧道支护结构接触压力、弯矩值、轴力值情况,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偏压软弱地层条件下,围岩与初支间接触压力极易形成应力集中;二衬与初支间接触压力分布不均衡;右侧拱脚弯矩值较大,且分布范围较广;隧道衬砌轴力在拱顶和仰拱处均产生了应力集中。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8.
利用内河波浪散布图和修订波浪谱对内河系列船舶进行了波浪载荷的计算预报,首次分析了内河船舶波浪载荷的规律和特点,并与俄罗斯内河登记局(RRR)和法国-德国船级社(B-G)的内河规范载荷对应的等效模数要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实船测试结果表明:波浪载荷变化规律与国外同类规范一致,预报波浪载荷水平与测试结果及国外同类规范要求相当。内河船舶波浪载荷预报应考虑航速和水深的影响,载荷预报结果可以作为制定内河波浪载荷公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9.
TSP作为目前最先进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探测仪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在现实中存在各种问题,从而导致该仪器的预测精度受到了极大限制,主要阐述如何提高其预测精度,更好地为隧道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0.
软弱围岩隧道修建新方法——核心土加固变形控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峰  肖盛能  潘威  邹明波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3):131-137,145
2006年我国铁路系统相关施工单位开始接触变形控制法隧道施工技术,经过长达5年的基础理论学习研究与准备,在铁道部和兰渝铁路公司的支持下,2011年由中铁瑞威公司和意大利土力公司联合在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进行了中国首次隧道核心土加固变形控制法应用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文章通过工程实践,对桃树坪隧道的工程概况、地质问题、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及核心土加固控制变形技术的应用效果作了较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