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6篇
  免费   122篇
公路运输   1080篇
综合类   706篇
水路运输   45篇
铁路运输   261篇
综合运输   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0 毫秒
21.
本文简要介绍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一些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2.
23.
24.
本文以成昆铁路北段为例,分析深堑高堤路基病害的形成原因,并概括为重力崩塌类和亲水性饱水坍垮类两种形成机制,论述路基病害防治研究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25.
针对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X1标的填石路堤,通过对填石料进行不同松铺厚度、不同碾压工艺进行压实试验,并进行压实质量评定,提出了适合X1标填石的松铺层厚、碾压工艺和质量评定标准,为大规模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6.
通常以确定性分析获得的稳定安全系数作为评价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的指标,忽略实际工程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无法真实全面反映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稳定性。基于垂直条分极限平衡法Slide软件平台,运用全局最小可靠度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路堤和斜坡软弱层土体参数、地下水位、路堤顶部张拉裂缝水分充填量、微型桩纵向桩距和抗剪强度及水平向地震荷载等因素的变异性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的影响,讨论这些随机变量的敏感性,阐释了室内斜坡软弱地基路堤与水平软弱地基路堤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现象差异性的机理。使用可靠度能更客观地反映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安全性;可根据各因素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影响敏感性的正负、强弱采取相应合理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27.
广东紫惠高速公路紫金段基岩主要为下侏罗系蓝塘群粉砂岩,遇水极易崩解、软化,且局部软岩有一定的膨胀性。为合理利用软岩,进行了强风化粉砂岩的物质组成、易溶盐和碳酸钙含量、膨胀性、吸水性、液塑限,以及击实试验和CBR试验等,并开展了94区和96区利用粉砂软岩填筑压实工艺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蓝塘系粉砂岩路堤的CBR可满足现行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粉砂岩在94区填筑时碾压7遍和96区填筑时碾压9遍后压实度可达到规范要求,路堤平均压实度与碾压遍数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公路》2021,66(8):107-114
以广东肇花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水泥搅拌桩处理工程为研究背景,依托3个现场试验段工程开展了软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桩土沉降、桩体压缩、分层沉降及孔压消散等一系列现场路堤观测分析,系统研究了水泥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及孔压消散规律。试验表明:3个试验段的桩间土沉降、桩基沉降和桩体压缩量,均依次呈递减规律,桩间土沉降最大,桩体压缩最小,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条件下路基沉降主要发生在桩头范围内;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地基孔压会产生一定程度上升,在路堤填筑完成之后,孔压消散较快,但仍存在一定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29.
针对云南某膨胀土斜坡地基上路堤滑坡,从地形地貌、裂缝分布、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成因.结合补充勘察、深层观测确定主滑动面位置,通过室内试验和稳定性反算确定滑带强度参数.在计算下滑力的基础上,结合路堤填料情况、施工条件、滑坡体状况确定了卸载+抗滑桩分级支挡+路基加筋+排水梳理坡面防护的综合处置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处置效果.  相似文献   
30.
针对桩承式路堤,分别建立二维和三维离散元分析模型,开展土拱形成过程数值模拟。从细观角度研究不同路堤高度条件下桩承式路堤土拱形态和荷载传递机制,获得土拱效应充分发挥条件下的土体沉降模式,其模式呈现为椭圆形拱状。二维分析结果表明,当路堤填土高度达到一定值时,其高度约为0.8倍桩净距。由于二维土拱模型只能反映一个截面上的土拱效应,因而高估了路堤荷载传递效率。相比二维Trapdoor分析结果,三维条件下土拱效应充分发挥时所需的桩-土差异沉降更大,桩顶和桩间土压力随差异沉降的变化速率更慢,荷载传递效率更低且受填土高度影响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