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21篇
公路运输   713篇
综合类   684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车辙是沥青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以及结构层中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这种变形出现在行车轮胎处,即形成路面的纵向带状凹陷;车辙是高级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型式。根据近几年河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情况,详细地分析了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减轻车辙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2.
硫磺与沥青有很好的相容性,与集料有很好的粘结性,拌和过程中在骨料的剪切下,使硫磺以非常细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沥青中,部分呈化学结合.在沥青中溶解,在沥青相中分散,可以使粘稠的沥青变的稀释,最终形成结晶,达到改性的结果。使用添加硫磺的胶结料拌和出的混合料,使结构抗压、抗裂性增强,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协助改善低温性能,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国内外车辙换算系数取值方法的研究,结合实体工程的实测数据与实际路况的对比,对现有车辙换算系数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车辙换算系数的连续式计算公式。研究表明:根据现有车辙换算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得到PCI指标值,与实际路况多数存在较大的偏差;而采用研究提出的车辙换算系数计算公式得到的PCI指标值,与实际路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4.
提高沥青路面耐久性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主要表现为局部坑槽、内部松散和车辙,就沥青路蕊早期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重点从沥青路面原材料的选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路面的防排水设计及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等方面分析了防治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对策,以提高沥青路面耐久性。  相似文献   
115.
经十路作为济南市东西方向的重要交通要道,自2004年建成通车以来,对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东部、西部新城的快速发展,经十路承担的交通压力与日俱增,道路设施持续满负荷运行。经过多年的使用,经十路各种道路病害相继出现,如车辙、裂缝、网裂、坑槽等,其中以车辙现象最具代表性,特别是交叉口、公交专用道位置的车辙,有的位置可达15 cm。对经十路沿线的车辙病害的范围及深度做出较为详尽的调查,并通过取样进行汉堡试验及空隙率试验分析其成因和特点,对将来济南市大运量交通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6.
随着沥青路面自身的老化及车辆重载和超载现象的增多,湖南省高速公路路面不同程度上出现裂缝、车辙等病害,造成路面外观形象和行车舒适性均不理想。文中结合近几年现场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湖南省高速公路上的应用情况,总结分析了其适用条件,开展了现场就地热再生在湖南省高速公路施工前后路面状况指标(PCI)及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的变化规律研究,并通过处治前后上述两性能指标的对比确定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施工前路面状况参数越高,施工后效果及长期效果越好;就地热再生技术对车辙类病害的处理效果比破损类好。  相似文献   
117.
易密实沥青砼作为一种新的薄层罩面技术,可有效地处治路面车辙病害,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文中以330国道金东段大中修工程为工程背景,介绍了ECA-10易密实沥青砼在公路车辙处理中的应用,说明了其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8.
论文旨在依托汉堡车辙试验建立起高精度的车辙预估模型。对6种混合料进行不同温度与轮载压力下的汉堡车辙试验,以及标准条件下的抗剪强度试验,借助ABAQUS软件计算汉堡车辙试件的最大剪应力;以6种沥青混合料的汉堡车辙深度、试验温度、最大剪应力、抗剪强度和加载次数作为基础参数,通过多元拟合分析,建立起基准速度为66km/h的简化车辙预估模型;基于沥青混合料的时间硬化蠕变模型,理论推导行车速度与路面车辙的关系,将简化的车辙预估模型经速度修正后得到最终的车辙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影响很大,当其他条件相同时,70℃的车辙深度约为50℃的4.5倍;轮载压力是影响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另一敏感因素,当其他条件相同时,0.7 MPa的车辙深度约为0.5 MPa的1.7倍;混合料永久变形与加载次数呈非线性关系;所建立的车辙预估模型中的各个变量对方程均有显著意义,实测值与预估值具有很高的拟合度,说明该模型是可接受的,且可预估任意行车速度下的路面车辙。  相似文献   
119.
120.
沥青路面通常用作道路路面的面层,它直接承受车辆作用和大气因素的作用,而且沥青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很大。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得沥青路面常常出现裂缝、车辙、沉陷、松散剥落等破坏。本文主要是结合沥青路面的使用特性,对沥青路面的几种主要破坏形式及其形成机理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进而分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并提出几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