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41篇
综合类   60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430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大瑞铁路澜沧江特大桥主桥为342 m上承式劲性骨架钢筋混凝土拱桥,主要介绍了该拱桥拱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选取板梁单元模型的参数,对拱肋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通过计算表明拱肋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可为同类桥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
介绍宿淮铁路2座特大桥结构体系设计创新特点。理论计算分析表明:采用主跨132 m连续梁-拱组合体系单线桥可有效降低梁高,节省造价,施工和运营状态下,结构的强度、刚度、横向稳定、行车舒适度性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主跨108 m连续梁采用双向减隔震体系后,正常使用状态及多遇地震下结构正常工作。当设计地震及罕遇地震发生时,减隔震体系显著降低地震反应,避免了重要部位破坏,保证了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3.
铁路桥梁横向刚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铁路桥梁横向刚度的内蕴,提出了适用于列车过桥的舒适度表达式,建议以水平挠跨比作为横向刚度的评价尺度。在此基础上,考虑加速度的概率分布,得出了确定允许挠跨比的理论方法,并通过算例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介绍铁路桥梁的高桥墩和桥梁上部结构的检修设备。  相似文献   
25.
我国铁路桥梁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地介绍了我国铁路桥梁的现状和解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论述了既有桥梁提速后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和设计要求,最后对新世纪铁路桥梁的几个主要发展方向的前景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26.
现代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交通运输质量(快速、安全、舒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近年来我国铁路实施了分批分级的提速计划.客运由100 km*h-1逐步提速到120 km*h-1、140 km*h-1、 160 km*h-1、200 km*h-1,与此同时,货运由50 km*h-1 逐步提速到60 km*h-1、80 km*h-1、100 km*h-1.并正在实施快速和高速客运专线(200 km*h-1~300 km*h-1)的建设.而我国既有线上桥梁大多数为中小跨度(20 m~40 m)简支PC T梁和钢板梁,这些过去不同时期建造的桥梁,当初设计时列车速度不高,当时的规范也未对列车通过桥梁的走行性评定做出规定.在提速中发现空载货车在以大于60 km*h-1速度通过中小跨度桥梁时,桥梁发生了较大的横向谐振,特别是上承式钢板梁,最大横向振幅达12 mm.在客车以大于160 km*h-1速度通过这些桥梁时,横向振幅也大于<桥检规>参考限值.因此,如何通过仿真分析再现桥梁动力响应的理论研究,如何改造既有线桥梁使之满足提速后列车走行性的要求,以及研究适合快速和高速客运的桥梁结构型式,是我们今后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27.
以新建西安至平凉铁路1-80 m组合桁架为工程背景,对外接式钢-混凝土组合节点进行非线性分析,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节点试件的加载试验。通过这种理论计算与试验相互验证的方法,深入研究外接式节点的承载能力、破坏形式等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型钢-混凝土组合节点能够满足工程要求;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很好,理论计算可用于指导设计,并且计算结果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8.
目前在铁路、公路、高铁、地铁等工程建设中,由于地质水文条件、作业环境、施工方法选择、作业队伍参差不齐、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原因,往往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断桩、缩径、夹泥、混凝土强度不够等桩基质量缺陷问题。一般通常采用朴桩和重新施作方式进行加固补强。在采取补桩处理时,往往导致群桩布置的不规则,并引起上部荷载及群桩计算的复杂性。从维持原桩基指标不变、控制桩间距和数量、减小外荷载增大等方面,梳理出补桩思路和注意事项,希望能为类似情况的处置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9.
重载铁路桥梁设备类型多、数量大,传统运维管理多以人工为主,缺乏系统化、信息化管理手段。针对该现状开展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载铁路桥梁设备智能运维管理研究与应用,解决桥梁快速建模、BIM模型与GIS融合等关键技术问题。以朔黄铁路为背景,基于GIS平台,融合BIM模型、铁路沿线倾斜摄影模型,实现桥梁设备的三维可视化,构建基于BIM+GIS的铁路桥梁设备管理系统,对推进铁路桥梁设备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0.
连续结合梁作为将钢与混凝土相组合共同参与工作的体系,受力十分复杂,应用中要确保结构具有良好的静力、动力性能。以某高速铁路5×50 m钢箱-混凝土连续结合梁为工程背景,介绍设计时对负弯矩区处理、桥面板预应力施加、混凝土徐变和活载效应、动力性能等重点问题的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调整施工顺序、采用合理的徐变及活载计算方法、底板铺设混凝土等措施,可使结构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