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169篇
综合类   117篇
水路运输   19篇
铁路运输   139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 毫秒
451.
为解决浓雾时高速公路行车交通安全问题,并改变原有的固定限速措施,提出以安全允许速度为基准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以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浓雾下车速的规定为基准,考虑交通法里并未提及道路线形条件、路面状况等因素对限速值进行计算,并采用监测器数据近似代替个体车辆数据进行数据优化,得到浓雾行车安全车速及安全行车间距取值。基于此限速信息对动态可变限速信息牌的设置提供依据,进一步确定可变限速控制流程。VISSIM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固定限速控制相比,实施可变限速控制路段的最低平均车速提高了12.16%,平均速度最大差值降低了26.37%。表明浓雾下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方法相比传统固定限速手段能有效地在保障出行安全的同时提高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452.
田毕江  胡澄宇  杨文臣  苏宇 《公路》2022,67(1):240-247
为了提高山区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和速度连续性,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区路段的限速值优化方法.首先通过选择在建的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区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该路段的三维仿真场景.然后根据隧道路段设计速度采用标准,分别确定了"设计速度±20 km/h"和"设计速度"等3种限速方案,开展了3种限速方案下的驾驶模拟实验.最后从运行...  相似文献   
453.
文章通过对传统的基于停车视距和基于交通标志视认距离的雾天高速公路限速模型的分析,提出了考虑比较全面的组合限速模型,并采用保守分析与乐观分析方法对各种限速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论证各种限速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同时还提出了不同能见度条件下的高速公路限速值和管理措施,为高速公路雾天行车安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4.
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TG/01-2014)对正线的定义、信号显示的规定以及《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技术规范》(Q/CR662-2018)对临时限速设计的规定,分析工程中因线路设计与信号设计对站内正线处理不统一,导致无法下达正线限速的原因,探讨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55.
为探究山区高速公路优化限速设计方法,多方面分析设计速度、运行速度、限制速度和事故风险等因素,从相对“静态”和“动态”的限速设计思路提出山区高速公路设计限速方法的应用优化建议,有利于提高公路运行安全,并为管理单位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6.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高架线路上运行时,横风对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有较大影响,需要对横风作用下地铁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方法]在MATLAB软件中分别采用3种经典的横风风载模型(定常稳态风载模型、瞬态中国帽风载模型及非定常随机风载模型)模拟动态风场,在SIMPACK软件中建立单节编组车辆的精细化刚体动力学模型,将3种风载模型作为外部激励分别施加到车辆上;对比分析了车辆在直线上运行时不同风载模型、不同风速、不同车速对地铁车辆运行平稳性的影响;从安全设计角度出发,选取非定常随机风载模型,对车辆在曲线上运行时的平稳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探究了不同风速下车辆运行速度的安全域。[结果及结论]在横风作用下,地铁车辆车速、风速均对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及安全性有显著影响。车辆高速运行时,风速对车辆的横向振动影响更为突出。3种横风风载模型中,非定常随机风载模型对车辆的平稳性影响最明显;基于对车辆平稳性及安全性的分析,给出了不同线路形态(直线或曲线)、不同风速下的车辆限速值。  相似文献   
457.
随着现代社会智能汽车技术高速发展,汽车已经普及化,成为每家每户必需交通工具,整车厂对商品车在驳运过程中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重视,主要涉及到驳运驾驶员的安全和商品车的品质保障。本文详述一种汽车驳运限速系统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58.
根据典型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运行状况,从时间因素、交通动态因素、道路条件和隧道群环境因素等方面选取输入变量,以运行速度为输出变量,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隧道群速度预测模型;然后,通过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各个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的影响程度,并对各个输入变量的灵敏度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针对隧道群交通流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与速度密切相关的信息来模拟,克服了传统算法难以建模的缺陷,适合交通流限速控制的在线建模。该方法切实可行、准确度较高,可为制定高速公路隧道群速度限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59.
陈正委  张杰  徐进 《公路》2023,(4):217-225
为了探究车辆通过小半径匝道横向失稳形成机制及横向失稳车辆的临界特征,以重庆境内石渝高速(龙桥互通—丰都东互通段)的8处互通立交小半径匝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arsim/Trucksim软件探究车辆在不同匝道道路条件下的临界速度,并分别建立小客车和货车的临界速度计算模型,最后结合模型提出车路协同的动态限速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车辆横向偏移量波动较大时极易发生侧滑;建立的临界速度计算模型对于小半径匝道的临界速度计算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货车临界速度具有饱和现象,即当道路摩擦系数大于0.55时货车的临界速度将不再明显变化;道路摩擦系数小于0.45时货车的临界条件为侧滑,当道路摩擦系数在0.45~0.55之间时货车的临界条件会由侧滑转变为倾斜;车路协同动态限速方案能够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进行限速,并能控制限速差值在30 km/h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