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6篇
  免费   211篇
公路运输   2386篇
综合类   1700篇
水路运输   721篇
铁路运输   745篇
综合运输   24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6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采用拔出和梁式两种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变形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研究表明:两种受力方式下的试件均有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钢筋拔出与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共同发生、钢筋拔出3种破坏形式;钢筋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黏结应力-滑移曲线都可分为4个阶段,但不同受力方式下每阶段特征略有差异;两种受力方式下,黏结强度都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钢纤维掺量由0%增加到2.0%时,拔出试验的黏结强度增长28.25%,而梁式试验的黏结强度增幅达到58.61%;当活性粉末混凝土中不掺加钢纤维时,梁式试验的黏结强度要小于拔出试验,但掺加钢纤维后,要大于拔出试验.  相似文献   
992.
对不同结构方案下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进行直道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轴重及荷载次数作用下的接缝弯沉差、车辙变形以及路面的疲劳特性,并对比了沥青加铺材料及结构优劣性.结果表明,在不同轴载的反复作用下,所研究的新型沥青混凝土材料在接缝路表弯沉、车辙变形量和路面结构的抗剪切疲劳特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的AC-20沥青混凝土.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分析软件Bisar3.0计算分析仅有荷载作用下大粒径沥青碎石与普通沥青混凝土作下面层的力学行为,说明大粒径沥青碎石作为下面层的优越性。通过分析在温度和荷载耦合作用下不同粒径的大粒径沥青碎石路面结构的应力应变规律,推荐力学性能较优的大粒径碎石下面层。  相似文献   
994.
结合神府高速公路工程实际,总结HTC-08型透层油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对比基层施工早期1 d内洒布与成型7 d后洒布的路用效果,并与煤油稀释沥青室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TC-08型透层油施工工艺简单,层间粘结效果良好,基层成型1 d内洒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5.
以内蒙古呼包高速4改8扩建工程为例,介绍厚层(34 cm)水稳碎石底基层一次性摊铺碾压成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通过施工实践,总结出厚层水稳碎石压实成型工艺及现场评定(灌砂法)压实度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6.
采用CFD方法,利用滑移网格法,以JDC4-55可调螺距螺旋桨与非对称舵为考核算例,模拟桨—舵相互干扰引起的三维非定常湍流,通过改变舵角来得到相应的流场,分析在同一进速系数下流场变化规律,从模拟的结果来看,该方法能较好地展示桨舵干扰的粘性流场。  相似文献   
997.
对建筑物合理的进行加固处理,使得加固后的建筑物既能节省开支、又能够达到保证安全使用的要求。主要介绍了地基与基础工程处理、主体结构加固、建筑的加层改造、火灾后加固维修等领域各种加固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条件,以根据工程情况具体选用。  相似文献   
998.
齐明 《北方交通》2012,(6):57-59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已经成为了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主流模式,但是半刚性基层容易产生开裂,并逐步向面层扩展,形成反射裂缝。设置应力吸收层可以有效地减缓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根据应力吸收层的功能特性,同时引入美国Superpave配合比设计思想,对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999.
程毅 《北方交通》2012,(4):38-41
由于旧路面板与应力吸收层材料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层间粘层油种类及其用量大小、垂直荷载、温度条件等因素对其界面状态影响较大,利用课题组自行研制开发的LLM路面材料直剪试验仪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并分析上述主要因素对应力吸收层与旧水泥路面板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乳化沥青冷再生作为路面下面层时适用公路等级的问题,拟定了9种典型的冷再生路面组合形式,运用BISAR3.0软件分析了不同厚度和基层模量的再生路面结构的路表弯沉值和疲劳寿命,结合工程实践和我国交通等级的划分,分析了不同厚度下冷再生面层适应的公路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