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93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 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30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切片组织中组织蛋白酶 D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组织蛋白酶 D的阳性率为66.7% (2 0 /30 ) ,其表达与肿块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P <0 .0 1 ) ,与3年存活率呈负相关 (P <0 .0 5)。结论 组织蛋白酶 D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和预后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生发中心型(GCB)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发病特点和预后因素,为临床分层诊治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并在病理科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确诊的DLBCL患者168例,按照Hams分型标准,分为GCB和non-GCB两类,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分类;整理追踪其中45例non-GCB和25例GCB患者,分析其发病时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Ki67指数与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关系。结果临床特点为:168例DLBCL患者中non-GCB型126例、GCB型42例,non-GCB型与GCB型在发病年龄和男女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5、0.157);组织学分类为non-GCB型中60例发生于淋巴结节内,66例发生于结外,其中胃肠道25例;GCB型中15例发生于淋巴结节内,27例发生于结外,其中胃肠道15例;GCB型中原发于胃肠道占35.7%,而non-GCB型原发于胃肠道占19.8%,GCB型中原发于胃肠道明显高于non-GCB型(P=0.036);预后分析显示non-GCB型和GCB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起病时临床分期、LDH水平以及60岁以上(包括60岁)和以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75、0.414、0.863)。而non-GCB型患者IPI评分值(3-5)、Ki67(≥80%)均高于GCB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26)。结论 DLBCL中non-GCB型比GCB型更常见,nonGCB型与GCB型发病年龄、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GCB型中原发于胃肠道明显高于non-GCB型;起病时临床分期、LDH水平、以及60岁以上(包括60岁)和以下组在non-GCB型和GCB型中无明显差异,而non-GCB型患者IPI评分值(3-5)、Ki67(≥80%)均高于GCB型,提示non-GCB型DLBCL预后较差,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应以二线方案为主。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TEN蛋白(CTEN)和E-钙粘附蛋白(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GFR、CTEN和E-cad在36例正常肺组织和82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SCLC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EGFR,CTEN和E-cad在82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8.5%(48/82)、69.5%(57/82)和28.1%(23/82),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9%(5/36)、0.0%(0/36)和100%(3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CTEN和E-cad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NSCLC中EGFR与CTEN表达呈相关性(r=0.530,P<0.001),而E-cad与EGFR和CTEN表达呈相关性(r=0.499,P<0.001;r=0.333,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TEN表达水平可作为N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EGFR、CTEN和E-cad可能在NSCLC的发展、浸润、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同时对预测NSCLC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至2021年初诊且适合移植的155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uto-HSCT组和非auto-HSC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并对auto-HSCT组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auto-HSCT组患者51例,非auto-HSCT组患者104例;两组除年龄外,余基线特征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auto-HSCT组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3)对auto-HSCT组患者进行移植前、后的疗效对比,发现移植后sCR/CR率明显提高(P=0.041),有效缓解率(≥VGPR)亦提高(P=0.05);比较auto-HSCT组和非auto-HSCT组患者的最佳疗效,auto-HSCT组的sCR/CR率和有效缓解率均明显提高(P=0.001)。(4)至随访截止,auto-HSCT组中位OS未达到,中位PFS 30.5个月,3年OS、PFS分别为87%和40.3%;非auto-HSCT组中位...  相似文献   
35.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胆囊癌诊治方面已有60余年的历史,1956—2018年共收治3430例胆囊癌患者,其中手术治疗1941例,根治性手术703例.通过对比分析1956—2008年和2009—2018年的数据,胆囊癌根治性切除率由19.9%提升至48.3%.在预后方面,2004—2008年胆囊癌区域性根治术及扩大根...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7年9月1日至2011年9月1日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0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乳腺癌在本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300例)中所占比率分别为59.0%、16.0%、13.7%和11.3%。4组患者在年龄、原发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状态、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脉管侵犯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uminal A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8.6月,高于Luminal B型(26.9月)、Her-2过表达型(20.9月)及三阴性(12.0月)乳腺癌骨转移患者。4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亚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存在差异;Lumina A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较好,三阴性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7.
对153例亚急型克山病患者的自然病程进行了分析。结果示:①该型在发病后3个月、1年、2年、5年、10年、15年累积病死率分别为13.1%、17.1%、27.3%、34.0%、38%和43.o%;②主要死亡原因急性期是猝死,急性期后为转成在型死于难治性心力衰竭;③发病时年龄在6岁以上,有个人急发史,入院前病期长,入院时心电国有Ⅱ~Ⅲ°AVB、室上性或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病理性Q波.x线上心脏中度以上扩大为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8.
分析了138例脑挫裂伤患者伤后12h内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变化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WBC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者占47.8%和73.9%,WBC和中性粒细胞的增高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P<0.005),WBC和中性粒细胞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的脑挫裂伤患者病情较重。临床监测WBC的变化对脑挫裂伤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睾丸发育相关基因1 (lncRNA-TDRG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60例)和相应毗邻正常宫颈组织(60例)中lncRNA-TDRG1的表达,比较不同年龄、FIGO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患者宫颈组织中lncRNA-TDRG1的表达差异;并在4种不同类型宫颈癌细胞株(SiHa, HeLa, CaSki, C-33A)及正常宫颈细胞株Ect1/E6E7中验证其差异表达。卡方检验分析lncRNA-TDRG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比较生存差异。同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分析生存数据。结果 lncRNA-TDRG1在宫颈癌组织、宫颈癌细胞株中均呈高表达。宫颈癌组织中lncRNA-TDRG1的表达和癌细胞分化程度(高中分化vs低分化,P=0.019),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vs无,P=0.037)有显著相关性。同时,宫颈癌患者高表达lncRNA-TDRG1时,表现出更差的总体生存预后(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lncRNA-TDRG1高表达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06)。结论 lncRNA-TDRG1在宫颈癌进展和预后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能作为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9例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确诊为SFT的临床及预后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例腹膜后SFT肿瘤细胞Vimintin(Vim)、CD34、CD99、Ki-67、Bcl-2和S-100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 9例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37~69岁,5例表现为腹胀,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肿瘤大小(1.0 cm×1.0 cm×2.0 cm)~(30.0 cm×25.0 cm×10.0 cm),单发7例,多发2例。组织学表现为束状、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和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伴有黏液变性及血管外皮瘤样形态。免疫组化阳性率结果:Vim、CD34、CD99 100%(9/9),Ki-67 77%(7/9)、Bcl-2 67%(6/9)、S-100 22%(2/9)。均获有效随访,2例死亡,均与研究疾病不相关,术后存活时间分别为6.5、8.3年,存活病例中有1例在术后3年复发,二次手术后未再复发,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腹膜后SFT临床少见,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多于查体发现,超声、CT检查是主要术前检查方法,但对SFT诊断无特异性,根治性切除是治疗首选,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早期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术后定期复查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