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9篇
  免费   212篇
公路运输   436篇
综合类   766篇
水路运输   23篇
铁路运输   4187篇
综合运输   209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地裂缝地质灾害一直以来对工程的建设都产生严重的影响。以大西高速铁路为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裂缝,在现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获得了必要的计算参数,进而建立高速铁路桥梁段穿越地裂缝的数值模型。利用Flac3D数值软件进行计算,模型使高速铁路45°穿越地裂缝,通过强制位移控制地裂缝及上盘的活动大小。通过计算地裂缝及上盘下降5、10、20、30、40 cm的5种工况,分析桥梁的变形及桩基的受力特征,得出地裂缝活动对桥梁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92.
从地基基础、路基本体、过渡段三个方面对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进行原因分析,针对高速铁路路基特点和要求,从地质勘察、路基结构、填料、压实质量等方面提出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3.
金锅岭隧道进口浅埋岩溶区施工过程中出现大流量涌水,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通过对涌水状况及地形地貌、岩溶坑等详细调查,采用地表注浆加固措施,有效解决了大流量涌水的问题,既保证了地表加固质量,又确保了施工安全和进度。  相似文献   
94.
影响高铁客运站无柱雨棚结构工程造价的因素很多,在收集已建高铁客运站无柱雨棚结构工程造价数据的基础上,针对侧式客站无柱雨棚结构工程造价选取了相应的几个主要影响变量。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理论,分别建立了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和二次响应曲面模型,通过拟合模型的对比分析与实例验证,提出二次响应曲面模型在高铁侧式站无柱雨棚结构工程造价估算上的应用前景。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二次响应曲面模型研究得出各主要敏感因素对无柱雨棚结构工程造价的敏感程度。从投资角度为高铁侧式站无柱雨棚结构体系设计和建设提供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95.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架设在铁路沿线上空的特殊电力线路,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和基础组成,承担着为电力机车(动车组列车)供电的任务,是高速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主体和关键组成部分.它与受电弓直接相连,当列车高速运行时,接触线和受电弓之间应该是一种动态稳定的关系,受流质量既取决于受电弓的参数,同时也取决于接触网的参数,两者只有合理匹配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取流,确保列车高速、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必须采用更加合理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接触网运行品质和安全可靠性能.  相似文献   
96.
工区是电务系统最基本的维修组织。提速、普速铁路点多线长的特点以及设备用修矛盾突出、结合部问题多、设备老化磨损严重、跨站跨区间作业存在交通安全问题等原因,决定了传统的小型化、分散化的信号工区设置方式更能适应提速普速铁路设备维修需要。本文在分析提速普速铁路电务维修管理模式存在问题、高速铁路电务维修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按照集中、融合的管理思路推进高速铁路电务维修管理模式的探索,在综合维修管理方面迈出电务维修管理改革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97.
针对高速铁路列控系统的混杂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通信顺序进程(HCSP)的列控系统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方法。引入了HCSP的假设条件,建立列控系统的行为模型;定义了HCSP到混合自动机(HA)的转换规则,将HCSP模型转换成HA模型;利用模型检验工具PHAVer对HA模型进行自动验证。以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典型的行车许可运营场景为例,建立区间闭塞分区行车许可场景的HCSP模型;根据转换规则将行车许可场景的HCSP模型转换成HA模型;用PHAVer验证了所建立的区间闭塞分区行车许可场景模型的正确性,从而证明了基于HCSP的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建模及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
通过在高速铁路正线上开展长期温度荷载下的原位监测和列车制动荷载下的实车试验,以及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的数值计算,进行高速铁路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倒T型和Π型台后锚固体系的端刺结构在温度力和制动力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降温和升温过程中,端刺结构周围土体压应力较大值主要出现在主端刺摩擦板的下部和桥台方向首个小端刺的位置,端刺结构变形主要以顶部弯拉为主,整体纵向变形较小;在紧急制动荷载的作用下,钢轨纵向应力、端刺纵向位移均随着轴重的增加而明显增大,但端刺纵向位移绝对值较小,与温度荷载作用相比,紧急制动荷载作用对端刺结构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99.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高速铁路上运行车辆的车轮型面设计钢轨的预打磨轨头廓面.按照该预打磨轨头廓面对钢轨进行预打磨,可有效改善轮轨的接触状态.给出了适用于不同车轮型面的钢轨预打磨深度理论设计值以及适用于LMA和S1002G车轮型面的钢轨预打磨轨头廓面.关于预打磨后的实际轨头廓面与预打磨设计廓面的误差,在轨距角部位应控制在-0.1~0.3 mm范围内.建议我国高速铁路的钢轨打磨周期为每30~50 Mt通过总重打磨1次,对于无砟轨道取上限,有砟轨道取下限;关于60kg·m-1钢轨的预打磨深度,在轨距角部位应达到0.8~1.5 mm,在主要轮轨接触部位应大于0.3 mm;钢轨打磨后的表面粗糙度应小于10μm;采用48磨头打磨车时应打磨3~4遍,采用96磨头打磨车时应打磨2遍.  相似文献   
100.
智能分析系统在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智能分析系统在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应用。智能分析系统能实时地发现设备隐患,发现设备故障并定位和告知原因。能推动高速铁路维修实现"状态修"和"预防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