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2篇
  免费   199篇
公路运输   793篇
综合类   590篇
水路运输   703篇
铁路运输   453篇
综合运输   12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991.
高技术的发展,正在引起军队武器装备的巨大变革,不久的将来,新的、更具有威力的武器系统会陆续研制成,并将投入到战争中使用。尤其以动能武器的发展引人注目。动能武器是指依靠自身足够的动能对要攻击的目标造成毁灭性破坏的武器。文章论述了动能武器的概念、原理及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992.
白令海潮汐能通量和底边界能耗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nergy flux, bottom boundary layer (BBL) energy dissipation, surface elevation amplitude and current magnitude of the major semidiurnal tidal constituents in the Bering Sea are examined in detail. These distributions are obtained from the results of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POM).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 data from seven stations,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of tidal height are 2.6 cm and 1.2 cm for M2 and N2 respectively, and those of phase-lag are 21.8° and 15.8° respectively. The majority of the tidal energy flux off the deep basin is along the shelf edge, although some of this flux crosses the shelf edge, especially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shelf break. The total M2 energy dissipation in the Bering Sea is 30.43 GW, which is about 10 times of that of N2 and S2. The semidiurnal tidal energy enters mainly to the Bering Sea by Samalga Pass, Amukta Pass and Seguam Pass, accounting more than 60% of the total energy entering the Being Sea from the Pacific.  相似文献   
993.
地铁列车运行常采用巡航模式来保证运营的安全、舒适和准点,而人工纵断面线形设计较难契合列车的巡航状态、不适应设计条件的多变,无法做到有效节能。以变坡点里程和高程为变量,以列车双向运行牵引能耗为目标建立纵断面线形节能优化模型,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优化策略包括初始方案搜索和整正两个阶段,初始方案搜索阶段依据区间长度假定适当多的变坡点进行优化,方案整正阶段将删除初始方案上坡度代数差极小的变坡点得到优化方案。优化结果表明:巡航模式下,节能坡坡度值越大,中间坡度越缓,列车双向能耗越小。灵敏性分析表明:惰行距离较长时,宜设置较长的节能坡;车站高差增大时,宜缩小低位车站节能坡的长度和坡度值,增长高位车站节能坡的长度。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决城轨列车频繁牵引、制动造成的网压波动和能量浪费问题,针对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飞轮储能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牵引网直流侧电压的充放电控制策略,采用均速控制方法调节飞轮阵列因工艺与环境不同造成的转速差异,并在现有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空载网压辨识算法,确保飞轮在中压环网电压波动时仍能正确动作。最后以北京地铁房山线为例,对含飞轮储能系统的牵引供电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并在牵引变电所接入飞轮储能装置进行现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接入飞轮后,牵引网压峰谷差值降低了33.2%,牵引变电所输出能量减少了23%,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飞轮储能系统的稳压节能效果,为飞轮储能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5.
城市道路交通是我国节能减碳重要领域,如何量化集成道路和车辆的城市道路交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成为交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量化评价了城市道路交通原材料获取、施工制造、运行维护和报废拆除阶段的全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量ADP(f)和全球变暖潜值GWP (以CO_(2)当量计),讨论对比了基于传统燃油汽车(ICEV)、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纯电动汽车(B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V)的城市道路交通的全生命周期ADP(f)和GWP,并对关键因素年均日通行量、FCV的技术进步和不同车型占比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基于ICEV的城市道路交通的全生命周期ADP(f)和GWP分别为3.26E+09 MJ和2.16E+08 kg。相比于ICEV,基于BEV的城市道路交通的全生命周期ADP(f)和GWP分别降低32.5%和36.1%。  相似文献   
996.
涂允忠 《时代汽车》2022,(4):109-110
随着传统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大气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内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不断增大,而使用效能高的新能源汽车是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观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当前发展状况的论述,并对其电池检测及维护方法进行分析,旨在加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探究出其降低汽车排放...  相似文献   
997.
ATO列车惰行模式节能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国内运营线路上对ATO(列车自动运行系统)惰行控制进行实际测试,得到ATO列车在运营时刻表下惰行模式的实际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在列车运行过程中,采用惰行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列车的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并结合线路运营情况,对ATO列车惰行模式运营进行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时刻表优化和到发站操作流程的优化,可降低节能模式对运营服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刘宏涛 《时代汽车》2022,(2):123-126
为避免车身刚度设计出现突变或不连续的情况,本文探究了均匀应变能密度法在车身结构刚度设计的应用.首先,对车身关键区域进行划分,分析不同加载工况下车身结构不同区域的应变能密度,并获取其承载系数;其次,根据承载系数的大小对重点关注区域进行刚度调整;最后,基于均匀应变能密度设计准则进行结构更改,调整刚度,使得整体结构刚度均匀连...  相似文献   
999.
杨荣华 《时代汽车》2022,(3):177-17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得以迅速发展,无论是计算机领域还是汽车行业都得以空前发展.在新时代环境背景下,汽车领域中的新能源汽车已逐渐趋于完善,与人们的生活实现了有效渗透,且其因具有节能、环保等优势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与关注.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相关行业的市场投放量得以逐渐增加,且相应维修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  相似文献   
1000.
陈伟治  姚宇 《水运工程》2013,(10):166-168
国家十分重视照明领域的节能,绿色照明被列入我国中长期节能大课题之一。通过新型光源LED与传统气体放 电灯在节能和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对比,结合港口照明的特殊性,探讨LED用于港口照明的可行性、合理性,使其对绿色 照明、节能减排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