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26篇
公路运输   229篇
综合类   206篇
水路运输   26篇
铁路运输   26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强夯再压实技术在渝邻路高填方路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庆渝邻高速公路常见的泥岩、砂岩和页岩土石混填路堤为研究对象,通过强夯试验研究确定强夯再压实的夯击参数及质量控制标准,用以指导渝邻路高填方路堤的施工并达到预期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02.
马利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73-174,M0019
用粗骨料替代部分水泥、砂浆等高成本材料是超高性能混凝土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梳理与分析近年来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当选择玄武岩材质、粒径尺寸在5~10 mm和5~15 mm以及体积掺量在一定范围内的粗骨料时,能够改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弯曲韧性等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3.
风化料-废旧轮胎片体(TDA)混合形成的轻质土具有重度小、透水性强等优点,可用于台背回填,能显著降低工后沉降。然而TDA在土中的质量比对加筋土挡土墙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针对以风化料和TDA混合料填筑挡土墙的性能开展了一系列比例为1:5的缩尺模型试验,研究风化料中的TDA质量比(20%、30%和40%)和条形荷载位置对挡土墙极限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模型中的加筋材料为自主研发的传感型土工格栅(SEGG),SEGG兼具加固和变形自检测功能,可以通过测试其电阻变化的方法实现对筋材应变的分布式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墙的极限承载力在条形荷载距离侧墙0.4HH为侧墙高度)时达到最大,同时极限承载力随着TDA质量比增加而减小;破坏时侧墙变形随TDA质量比增加而显著增加,同时侧墙形状随条形荷载的位置不同而不同;通过试验观察可知,滑裂面通过了每层SEGG的最大应变区域;随着条形基础与墙面距离的增加,滑裂面向更深处发展;当条形荷载距离侧墙0.8H时,挡墙破坏模式接近平面基础剪切破坏模式;当TDA质量比达到40%时,TDA与风化料出现离析现象。对比发现,20% TDA质量比更适用于加筋土挡土墙工程;当条形荷载距离侧墙为0.4H时,极限承载力达到最大;锚固楔体法适用于加筋土挡墙滑裂面;SEGG应变的测量结果与滑裂面的试验观察结果吻合较好,同时也证明,TDA质量比和条形基础的位置均对挡墙破坏时的滑裂面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分析了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成因,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研究进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5.
粗集料间隙率VCRDRC是矿料结构稳定性及能否形成骨架的一个重要指标,当集料规格一定时,其与各粒径集料的比例有关,本文基于灰熵法,通过调整各粒径集料的含量,找出对VCRDRC影响显著性的粒径。分析结果表明,9.5~13.2mm集料影响显著,4.75~9.5mm的集料影响次之,13.2—16mm的集料影响最小,可以为骨架级配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不同骨料高强混凝土自收缩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种细骨料(机制砂、天然砂)与2种粗骨料(石灰岩碎石、花岗岩碎石)分别组合配制4组高强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进行混凝土自收缩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分析细骨料和粗骨料对高强混凝土自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出自收缩变形的预测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7.
介绍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设计方法及原则,供技术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8.
聂桂海  李伟聪  李浩 《公路》2021,(1):44-50
为研究水稳碎石材料的力学特性,通过简单加载试验、逐级加载试验和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加载方式、应力水平、龄期对其抗压强度、割线模量、破坏应变和累积应变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是典型的弹塑性材料,应力依赖性明显,对荷载变化敏感,弹性和塑性的临界值为(0.7~0.8)σmax;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简单加载和逐级加载所提取的不同龄期下割线模量先增加后减小,出现峰值所对应的荷载级别随龄期增长而增加,且循环加载和逐级加载累积应变出现突变;龄期增加,3个加载试验所提取的割线模量和抗压强度增长明显,而破坏应变减小;破坏应变大小顺序为循环加载>逐级加载>简单加载。  相似文献   
109.
CBR-V矿料级配设计方法是基于矿料特征和矿料级配特征的一种设计方法,矿料的特征及其级配的组成非常复杂,要考虑其对合成级配的影响困难较大,所以通过试验数据反映矿质集料的特征状况。由于在试验中集料的不同特征得到了综合的体现,所以可以认为试验中考虑了集料的各种特征,是一个能够体现集料全部特征的设计方法。通过32组正交试验,获取的CBRmax相比CBR-V法获取的CBRmax小7.6%,说明通过CBR-V法获取的CBRmax值更接近CBRmax。分析表明通过CBR-V法获取CBRmax是可行的,过程工作量更小,效率更高;其采用的强度传递理念是正确的且具有客观唯一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0.
根据沥青混凝土切片图像的灰度分布特点,探讨了沥青混凝土数字图像处理的流程与方法.针对集料图像粘连问题,采用分水岭分割方法对粘连集料进行分割,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借助分割后的二值图像对集料的就位方向进行统计,明确了集料就位方向与集料扁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分水岭分割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集料的就位方向明显受到集料扁平程度的影响,集料越扁平其就位方向越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