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75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实验用大白鼠。分级刺激腓肠神经和腓肠肌神经,对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进行观察,进而对皮肤、肌肉神经传入会聚神经元进行了分类,发现同一神经刺激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可分为A、A—C和C 3个类型,其中A—C型占多数(皮神经激活68%,肌神经激活50.4%)。实验中记录到125个皮,肌会聚神经元(CMCN),按对皮、肌A类和C类传入纤维的反应,分为A—A、A—AC、AC—A,AC—AC、C—C 5型,其中AC—AC和A—A型占多数(分别为46.27%和26.12%).结果提示,上述多种会聚形式,可能是皮、肌粗、细初级传入在脊髓水平对感觉传入(特别是痛觉)进行调制的基础,因此将在镇痛、痛过敏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索鞘内注射氯胺酮能否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而治疗神经病理性痛。方法利用大鼠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并鞘内注射氯胺酮,应用von Frey行为测试观察对大鼠基础痛阈和SNL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对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鞘内注射氯胺酮能够降低SNL诱导的机械性痛觉增敏,但对正常大鼠的机械性基础痛阈没有显著影响。同时鞘内注射氯胺酮能抑制SNL所诱导的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结合荧光强度半定量检测,观察到鞘内注射氯胺酮可以降低SNL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特异性标记物OX-42的表达。结论氯胺酮治疗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83.
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大鼠背部胸9及胸10脊神经背侧皮支感觉末梢之间的信息传递。结果表明,当某一脊髓节段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一定参数的串脉冲电流的刺激时,可引起相邻节段感觉神经末梢传入放电增多。在刺激后30s内,放电频率由对照的(0.19±0.02)Hz增加到(0.75±0.09)Hz(n=48,P<0.001),为对照值的3.9倍。提示在一定条件下,外周感觉神经末梢之间可以出现跨节段的信息传递。这可能是循经感传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初步探讨在面神经麻痹患者恢复期出现瞬目反射 (BR)对侧的R1 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例患侧刺激 ,健侧出现R1 波的面神经麻痹病人进行详细BR检查 ,测定各自潜伏时及波幅 ,并与健侧相比。结果 患侧刺激健侧记录所得R1 波与健侧刺激同侧记录所得R1 波相比 ,潜伏期差别不大 (P >0 .0 5) ,而波幅却显著降低 (P <0 .0 0 1 )。结论 推测面神经和三叉神经之间存在一些小的线路 ,只有面神经病损后一定时期才起作用 ,且可能参与了面神经修复的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85.
采用自拟中医经验方益脑通络牵正汤配合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法治疗面神经麻痹44例,总有效率95.45%,其中治愈显效率为86.36%,优于单纯西药组(P<0.005),且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6.
本工作观察了电针清醒、整体大鼠同侧内关穴对后肢屈肌反射电位(FRP)和相应的背根电位(DRP)的影响。以串刺激(3个脉冲,间隔5ms,波宽0.5ms)分级刺激腓肠神经(皮神经),在hamstring神经干上(一组支配后肢屈肌群的神经)和L_5背根上分别诱发出适当大小的C-FRP和C-DRP(约为最大值的70%~80%),以低频低强(4Hz,1~3V)、低频高强(4Hz,20~40V)电针同侧内关穴,持续5min停针后观察到C-FRP和C-DRP的值均降低;C-DRP受抑程度较C-FRP为轻且恢复也较快,二者的潜伏期均不变。电针内关穴时A—FRP和A—DRP没有明显作用。实验结果提示电针同侧内关穴可引起后肢镇痛,且镇痛中可能有中枢的突触前抑制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87.
大鼠比目鱼肌肌梭内神经末梢的快速银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稳定的肌梭内神经末梢的银染方法。方法分离出单一肌梭,对吕荣等人的运动终板及神经末梢的快速银染方法做了适当的改良,用于肌梭内神经末梢的染色。结果肌梭赤道部与两极部神经末梢呈棕黑色,清晰可见,梭内肌纤维染为棕黄色。结论改良的肌梭内神经末梢的快速银染方法,操作简单,神经末梢显示清晰。  相似文献   
88.
89.
实验用大白鼠,戍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切断L2以下背腹根,脱去L1以下全部皮毛,静脉注射Evans蓝(40mg/kg),连续电刺激左侧膀胱神经,在同侧下肢皮肤及皮下可呈现点条状分布的蓝色渗出,而对侧则无,照相记录。并测定其皮肤及皮下Evans蓝含量,发现其与对侧相同区域、背部及腹部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说明:刺激膀胱神经引起的同侧下肢皮肤血管扩张、血浆外渗等神经源性炎症反应是通过内脏躯体长轴突反射引起的。长轴突反射活动是穴位及经络活动的一部分,并参与牵涉痛机理的形成。为阐明经络生理实质及牵涉痛机理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