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2篇
  免费   85篇
公路运输   647篇
综合类   565篇
水路运输   427篇
铁路运输   310篇
综合运输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氮分压对TiN离子镀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工业用高速钢钻头采用空心阴极离子镀和多弧离子镀的TiN镀层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氮分压下镀层色泽,显微硬度;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及截面象并测定层厚;应用划痕法测定镀层结合强度,实验结果表明离子镀层显微硬度比基体提高2-4倍;不同方法及不同氮分压的镀层表面形貌不同,多弧离子镀层有5-10μm颗粒。截面象中镀层呈层状,层结合强度随氮分压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2.
为简化桥面板湿接缝现浇作业,提出一种环向钢筋互插带托板湿接缝.由于桥面板主要承受往复受车辆荷载,以试验方法对该湿接缝的疲劳性能进行研究,在疲劳试验各主要时刻停机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试验发现,疲劳加载过程中构件的刚度基本未发生变化,且未产生明显裂缝;对比疲劳试验过程中的静载试验结果,发现构件的刚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疲劳加载后进行的静载试验与对照组试验相比,均在湿接缝与预制桥面板之间的交界面处发生破坏,且构件的强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3.
以某LNG船为研究对象,建立三舱段有限元模型,并根据美国船级社薄膜型LNG船体结构疲劳强度指南,基于SN曲线法的疲劳积累损伤原理,分别采用名义应力和热点应力法,对船体典型节点进行疲劳强度评估,同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低温下材料性能改变对节点疲劳寿命评估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常温下SN曲线进行LNG船疲劳强度评估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4.
为了深刻认识高疲劳抗力钢桥面板的疲劳特性,准确评估其结构体系的疲劳抗力,基于等效结构应力建立了考虑焊接微裂纹对钢桥面板疲劳性能劣化效应的结构体系疲劳抗力评估方法,并通过疲劳试验对所建立的评估方法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所建立的结构体系疲劳抗力评估方法对高疲劳抗力钢桥面板的疲劳开裂模式、疲劳抗力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焊接微裂纹的存在会显著降低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导致主导疲劳开裂模式发生迁移;结构体系设计参数对纵肋与顶板双面焊构造细节和纵肋与横隔板新型交叉构造细节疲劳性能的影响有显著区别,其中纵肋与顶板双面焊构造细节的疲劳性能主要对顶板厚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其疲劳性能随着顶板厚度的增加而显著提升,而纵肋与横隔板新型交叉构造细节的疲劳性能同时受多个参数的影响,其疲劳性能随着顶板厚度、横隔板厚度和纵肋高度的增大而提升,随着横隔板间距和纵肋底板与横隔板之间焊缝长度的增大而降低;传统钢桥面板的主导疲劳开裂模式为纵肋腹板与横隔板交叉构造细节围焊焊趾开裂,高疲劳抗力钢桥面板的主导疲劳开裂模式为纵肋底板与横隔板交叉构造细节纵肋焊趾开裂;相对于传统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高疲劳抗力钢桥面板结构实现了主导疲劳开裂模式的迁移,疲劳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5.
钱冬生 《桥梁建设》1996,(2):8-13,7
对英国塞文桥渡正交异性板构造的疲劳裂纹产生的原因、所作试验及对其疲劳寿命计算作了介绍,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6.
路面沥青材料包括沥青结合料和沥青混合料,是粘弹性材料,其动力性质,即复模量和相位角,是理解路面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反应的基础。本文通过探讨沥青结合料与混合料动力性质的关系,发现沥青混合料的复模量和相位角可以分别表示为沥青结合料复模量和相位角的函数,复模量的关系可用一般化的幂函数表示、相位角的关系可用改良的半正矢函数表示。与现有方法相比,这两个函数不仅反映了在剪切加荷条件下结合料作为粘弹性液体、混合料作为粘弹性固体的本质区别,而且完善了沥青结合料与混合料动力性质关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7.
碳纤维布与钢板粘结拉伸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方法中的碳纤维布与钢板的协调性,进行5组碳纤维布和钢板粘结复合材料试件的单轴拉伸试验,研究碳纤维布与钢板粘结复合材料的破坏特征、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破坏形式为碳纤维布被拉断或碳纤维布与钢板发生剥离破坏;与对比钢板相比,复合材料的极限承载力提高显著,屈服后的刚度提高也较大,而屈服荷载提高较少;随着碳纤维布层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极限承载力增长较快。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复合材料屈服荷载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小于0.035,可供工程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8.
依据货车组合式制动梁在车辆上出现的失效方式,以L-C组合式制动梁为例,提出等寿命原则作为制动梁梁体的最优设计控制律的方案,得出撑杆端头处的过载荷是制动梁失效的主要因素。提出利用前、后段的拉压应变以及降低撑杆刚度来改善制动梁体的受力分布,并提出了通过调整支柱的长度来合理地提高制动梁体在非工作状态时的预应力,借以改善制动梁各部件在工作状态时的交变疲劳应力对梁体各部件的受力状况,进而提高货车组合式制动梁整体的使用寿命。文中给出了整定梁体各部件关键尺寸的计算步骤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9.
依据累积疲劳损伤法-迈纳(Miner)法和应力寿命曲线(S-N)推导变幅多级载荷下等效应力及强度判据公式;结合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和柯顿-多兰(Certon-Dolan)理论,通过APDL(Ansys Pa- rameter Design Language)参数化建模,分析出不同载荷下应力集中的部位,将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危险部位节点单元的应力值取出,代入理论公式估算疲劳寿命,具体分析多级载荷加载次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比较Miner方法和Certon-Dolan方法优劣,并提供设计参考数据和理论判据。  相似文献   
150.
车辆变刚度弹簧组的"当量挠度法"疲劳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车辆承载弹簧的实际运用状态,提出采用"当量挠度法"对转向架变刚度弹簧组进行疲劳试验,以货车转8G、转K2和转K4型新型转向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确定了试验参数。研究结果和建议可供设计部门制定产品技术要求,主管部门修订相关标准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