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篇
  免费   66篇
公路运输   515篇
综合类   564篇
水路运输   222篇
铁路运输   213篇
综合运输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为分析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纤维作用机理,首先采用高速剪切法对"除芯"的饱水玉米秸秆破碎处理,通过提取比例及吸油倍数指标优选得到纤维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基本技术性能进行分析;然后分别评价无纤维、木质素纤维和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高温抗剪性;最后应用红外光谱分析纤维与混合料的键合作用,利用扫描电镜从微观角度揭示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纤维最佳制备工艺为长度10±2 mm秸秆皮浸泡4 h后,在29 000 r·min-1转速下破碎2 min;玉米秸秆纤维、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均提升20%左右、弯拉应变均增加3.5%左右;木质素纤维、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光谱图为纤维分别与沥青混合料光谱图的叠加,加入纤维后并没有产生表征新化合物出现的波峰,纤维与混合料主要依靠物理黏结作用结合在一起;玉米秸秆纤维表面更加粗糙、长径比更大、更容易分散均决定了其改善效果优于木质素纤维,纤维对沥青的吸附作用能够降低混合料的温度敏感性,纤维的无规则分布在混合料内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具有串联骨架功能,在沥青混合料初始开裂时起到拉伸作用,阻止裂缝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62.
介绍了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防止反射裂缝的机理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3.
随着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电动汽车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电动汽车轻量化问题占据了首要位置,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上盖也成了主要减重目标。文章主要介绍PCM快速成型技术、产品成型工艺及设备需求,并通过对PCM快速成型技术的介绍、技术优势、原材料与设备需求情况进行浅析,简述技术的应用现状、技术发展必要性及优化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4.
对普通沥青混合料、常规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回收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水稳定性及疲劳性能试验,对比了常规聚酯纤维与回收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中掺入2种聚酯纤维后,其路用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对高温性能和疲劳性能的改善幅度最大,而对水稳定性的改善幅度较小。回收聚酯纤维的路用性能改善效果弱于常规聚酯纤维。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技术.分析了该技术在隧道火灾报警系统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提出了光纤光栅隧道感温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即采用光纤光栅多区复用技术代替光纤光栅多点复用技术.并设计了适合应用领域特点的火灾报警系统。  相似文献   
66.
周红芳 《隧道建设》2020,40(4):490-495
为提高初期支护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韧性,保障施工安全,通过开展室内多组配合比的高弹模PVA 合成纤维混凝土硬化 收缩开裂性能试验测试进行试配,并成功应用于木寨岭公路隧道现场实际施工。在木寨岭公路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中添加高弹模 PVA 合成纤维,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增韧性能,极限变形能力增大,混凝土的完整性提高,达到了减少初期支护混凝土产生裂 缝、控制开裂的效果。对高地应力大变形的隧道初期支护,在支护结构变形可控的条件下,抗裂性能显著,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67.
LGF即为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回收利用率高等特点,对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成型工艺、性能特点、现有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针对商用车轻量化的要求,提出采用长玻纤增强PP材料代替原铝合金走台板方案。  相似文献   
68.
在隧道支护结构中采用湿喷工艺喷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技术可以提高隧道围岩的稳定性,符合混凝土向高性能、绿色化、施工注重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在宝鸡-兰州复线东巨寺沟铁路隧道选取试验段中实施湿喷工艺喷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作为支护结构,并作永久性支护结构,免除二次衬砌工作。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该铁路隧道试验段采用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了未支护和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支护的隧道相比较,支护后的隧道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得到了减小,隧道变形微小。隧道变形实测结果表明:隧道的变形微小,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9.
众所周知,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同时受全球环境影响,节能减排势在必行,汽车轻量化研究将是汽车工业发展主要研究方向。文章介绍了汽车车身焊接中运用到的传统焊接技术,并对国内外新型的车身焊接技术发展进行综述。为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新的焊接思路。  相似文献   
70.
多材料混合车身设计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手段,其中铝和碳纤维的连接是轻量化车身结构设计和工艺装配面临的挑战。研究了SPR、FDR、抽芯铆钉3种连接方式及结构胶应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铝合金异种材料的连接,测定了连接结构的剪切和十字拉伸性能,分析了连接方式和结构胶对力学性能和失效模式的影响,旨在指导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设计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