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195篇
公路运输   653篇
综合类   421篇
水路运输   203篇
铁路运输   302篇
综合运输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61.
袖阀管注浆工艺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袖阀管注浆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结合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某桥头路段软基处理工程施工,介绍了袖阀管注浆技术在软基加固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62.
为研究任意形状分布的各种荷载作用下柔性多层弹性路面应力和位移的性状分布特点,利用层状材料的广义Kelvin基本解,建立了边界元分析方法.结合广义Kelvin基本解与边界元方法,建立柔性层状路面边值问题的边界积分方程,对于核函数中出现的奇异积分做了解答.该方程中不舍在层状材料交界面上的积分,可求解任意形状分布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体系应力和位移.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计算精度;由于采用了层状材料的广义Kelvin基本解,该方法能处理力学参数沿深度方向任意变化的柔性路面.  相似文献   
963.
通过分析连续桥面简支梁桥柔性墩台的纵向受力及变形特性,提出新的计算模型—刚度耦合模型,用以进行柔性墩台纵向水平力的分配计算。给出算例,分别以刚度耦合模型和现有传统刚度模型进行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刚度耦合模型更为安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4.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条件的特殊性,对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总结论述,并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对于此类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5.
辽河大桥39#主塔桩基础为大直径深水超长群桩基础,对全部39根桩进行了桩底后压浆,有效地提高了桩基承载力和整体刚度,减少了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重点介绍大规模群桩基础通过桩底压浆提高承载力的机理、压浆工艺及压浆效果.  相似文献   
966.
混凝土早期开裂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裂缝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混凝土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通过对几种柔性纤维砂浆试件在凝固过程中裂缝开展性能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柔性纤维在相同掺量工况下对砂浆试件的阻裂效果,为桥梁的设计、施工和加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67.
该文通过对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构件的理论计算,分析了孔道压浆对构件的影响,阐明了孔道压浆对梁体受力及强度均有很大影响,以及在压浆的过程中的各项施工要点。所有这些,都必须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68.
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层隧道地层含水量高,开挖后稳定性极差,极易发生围岩变形、坍塌、流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本文以兰渝铁路马家坡隧道为背景,以隧道涌水涌砂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了富水粉细砂岩涌水涌砂原因,提出了"抽排水+注浆加固+六部CRD开挖+加强初支+综合降水"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即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加固和六部CRD开挖施工工艺,并通过加强初期支护,轻型井点降水+深井真空降水,有效解决了隧道涌水涌砂问题,保证了施工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969.
为了进一步推广引导式柔性缓冲系统的工程应用,验证其防护性能和可靠性,依托渝黔线高速公路区间内某山区桥梁的高陡边坡落石防护工程,开展了工程设计计算,并对引导式柔性缓冲系统的防护性能进行分析。首先利用无人机航测建立防护区域的三维模型,明确了桥梁结构与边坡的空间位置关系和防护需求;基于危岩体实际特征对5个边坡纵断面开展了落石运动轨迹分析,根据弹跳高度和冲击动能包络值确定防护高度和防护能级指标;初步设计了引导式柔性缓冲系统的部件规格参数,建立了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与关键部件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基于离散元-有限元耦合算法,分别验算了相同初始动能的单体落石和多体落石2种工况下引导式柔性缓冲系统的内力,对比分析了有无防护时落石灾害对桥梁结构的侵害情况,从而验证了防护效果。计算结果表明:满足设计要求的引导式柔性缓冲系统能够有效抑制落石弹跳高度,从而避免落石侵限和撞击桥梁结构;引导式柔性缓冲系统关键部件内力响应均未超过设计限值,但不同工况下相同部件的内力峰值差异较大,因此,应采用各工况内力包络值进行设计,且关键构件的承载力安全储备系数不应小于1.2;防护全过程的耗能机制主要由系统塑性变形、系统阻尼以及落石与边坡和系统的摩擦碰撞3部分构成,其中塑性变形和摩擦碰撞耗能占主导地位,可分别按40%和60%的比例进行设计;拦截区段和引导区段的设计耗能比例系数可分别按0.7和0.3考虑,各区段中的主要耗能部件均为耗能器和环形网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量匹配原理的引导式柔性缓冲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及流程,并建议了针对不同性能目标的多水准设计策略,以期发挥系统更大的防护潜能。  相似文献   
970.
针对厦门2号线越海段盾构施工过程中出现掘进参数异常、刀具磨损严重及异常失效、堵管等工程难题,通过地质补勘,发现局部存在极硬而多裂隙的破碎带复杂地层。基于此,对越海隧道盾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海上注浆加固技术,并对刀盘上的滚刀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后续施工过程刀盘推力恢复至21 000~22 000 kN之间,掘进速度维持在2~4 mm/min,达到正常掘进水平,同时降低了刀具的异常磨损和消耗。有效解决了盾构海底穿越破碎带复杂地层的难题,使得盾构顺利掘进,可为后续类似盾构越海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