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55篇
公路运输   196篇
综合类   109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136篇
综合运输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地铁工程地质剖面图中包含施工安全风险辨识所需的重要信息,地质剖面图的自动识别是风险识别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环节。论述了地铁工程地质剖面图图例的分类,图例识别面临的困难与识别可行性。以"黏土"和"粉质黏土"图例识别为例,描述了识别方法和详细算法。以武汉地铁2号线某车站围护结构地层信息识别为例,示范了图例识别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2.
为解决地质建模软件Earth Volumetric Studio(EVS)存在的地层建模方法无法对钻孔揭露地层比较复杂的情形进行层序划分,岩性建模方法无法生成连续光滑的层间界面等问题,以南宁市轨道交通3号线青秀山站至博艺路站区间段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同时具有表达复杂透镜体和清晰的地质层面能力的EVS地层-岩性建模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将该方法分别与地层建模和岩性建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和交叉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地层-岩性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比单独使用地层模型和岩性模型更能反映实际的地质情况,且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模型的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较地层建模方法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3.
化马隧道涌水为高压宽张岩溶裂隙水,具水量大,压力高,涌水连续、贯通性好、补给水头稳定等特点。通过详细地质勘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准确地质超前预报,掌握了涌水的特点和性质,提出了采用迂回导坑绕避结合泄水洞排水的处理方案,顺利通过了隧道涌水段。  相似文献   
24.
田德铁路小龙煤矿采空区的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德铁路位于桂西南右江盆地及岩溶峰林洼地区,其中线路在CIK6+200-CIK7+000之间横穿小龙煤矿中部,由于采空区的不断下沉和地表变形,使过境公路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病害,线路在小龙村地段存在横穿煤矿方案和绕行方案的比选问题。通过对小龙煤矿采空区地质状况、地表沉降及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推荐绕行方案(CK方案)为贯通方案。  相似文献   
25.
研究目的:随着客运专线技术标准的提高,要求更深入地研究地基变形问题,加强地质勘察工作,不断提高地质勘察水平。 研究方法:从客运专线与Ⅰ级铁路的技术标准出发,分析研究客运专线的变形要求和地质勘察的特点,论述提高地质勘察精度的必要性和采空区岩体移动角的取值,并讨论松软土的定名。 研究结果:在Ⅰ级铁路地质勘察要求的基础上,客运专线地质勘察应加深加密勘探孔,做好综合分析和沉降观测,针对采空区岩层移动角的选择提出了新认识,分析了定名松软土的不利因素。 研究结论:客运专线技术标准的提高,需要认真考虑地基土的变形问题,应充分分析区域地质条件,重视现场沉降观测。客运专线的采空区岩层移动角应选用更小的角度或者比较安全的边界角;对于土体分类不应增加松软土的定名。  相似文献   
26.
盛波  邓凌谨 《水运工程》2019,(3):141-145
针对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主体基坑渗漏问题,基于在基坑开挖现场对基槽的观察与检验工作,进行基坑渗漏原因分析。按含水介质和分布特征,划分基坑渗流类型。通过对渗流量和渗透变形的观测,分析各渗流类型的渗流特征和工程影响。根据渗流对基坑工程的影响程度,借鉴一线船闸基坑的设计、施工经验,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满足结构体对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为内河船闸工程地质勘察提供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思路。  相似文献   
27.
坝陵河大桥西锚洞区岩溶发育,为保证锚洞开挖质量和安全,采用HSP声波反射法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隧道锚洞施工掌子面前方的围岩地质条件进行探测,成功地指导了锚洞施工。通过对声波技术的基本原理、测试仪器及软件系统和测试方法介绍,以及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预报结果的准确性,表明该法在类似地下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叶英 《隧道建设》2011,31(2):161-165
为解决埋深较大或地面条件复杂的地下工程开挖前方不良地质体轮廓探测不易从地面展开的难题,利用地震波"角度+位置"偏移的联合体系探测隧道施工前方不良地质体的形状,通过对地面地震波位置偏移法探测三维形状体的研究分析,论述地震波角度偏移在探测地下三维形状体的理论与重要作用,并借用人眼仿生学的原理进一步阐述角度偏移在地下工程前方探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得出以下结论:角度偏移技术不需占用较大空间,非常适合地下工程开挖掌子面有限空间的前方不良地质体轮廓探测,利用"角度+位置"偏移的联合体系探测软弱岩体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9.
张承高速滑坡区位于张家口市东北部,是在建过程中产生的滑坡。为了科学施工、避免事故,对滑坡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与地震、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找出滑坡变形破坏的成因,并提出滑坡治理施工工艺。实践证明,该工艺科学合理,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0.
李涛  仇文革  刘毅 《隧道建设》2019,39(1):68-74
针对现阶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管理粗放、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结合数据驱动原理重塑业务逻辑,研发新的隧道地质信息系统TGIS。通过高度集成隧道勘察设计阶段地质、施工阶段超前预报地质及掌子面开挖揭示地质,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预报方法优选、临近预报提醒、分级实时预警与有效处置、掌子面自动素描、预报成果辅助判识等功能,达到隧道地质信息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经现场使用表明: 基于数据驱动的隧道地质信息精细化管理系统界面友好、运行稳定、效果良好,各项功能达到设计要求,相对于传统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普遍服务于隧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