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23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3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郑开城市通道顶推箱涵上部覆土较薄,而箱涵的跨径、顶进长度为目前国内之最。为了保证箱涵顶进时路面不会出现随箱涵移动、断裂以及塌陷等现象,可采用大管棚支护技术进行顶进箱涵的顶部防护。  相似文献   
62.
峡口隧道进洞长管棚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峡口隧道是渝湘高速公路黔江至彭水D2合同段的一座分离式隧道,通过采用长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使隧道洞室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3.
以棚洞结构为原型,对滚石冲击作用下棚洞的接触力、位移、损伤与能量进行了研究。将滚石简化为刚性球体,围岩和土体为理想弹塑性材料,混凝土为弹塑性材料,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了不同速度与冲击角度下滚石冲击荷载对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冲击角不变时,滚石速度越大产生的位移越大,在速度不变时,滚石的冲击角越小产生的位移越大;混凝土防护结构损伤最严重的地方发生在与滚石接触的区域,其次在斜腿柱上端和同柱子连接的横梁处,在实际工程中应加强柱子上端与横梁连接处的强度;棚洞主要通过混凝土防护结构来吸收和消耗冲击能,土垫层吸收和消耗冲击能很有限,为了缓解滚石冲击对混凝土防护结构的破坏,可在棚洞支座处增设耗能减震器。  相似文献   
64.
董建平 《交通标准化》2009,(13):216-218
秦岭关隧道塌方处理表明,采用长管棚与小导管注浆相结合的方法对塌方段岩体进行预加固,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所借鉴。  相似文献   
65.
基于地层结构法的傍山路段棚洞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线形、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山区公路的傍山路段不可避免地要形成高边坡或偏压隧道,为减小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棚洞结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与普通明洞结构不同,棚洞结构受力比较复杂,不仅承受回填偏压荷载,还要不同程度地受人工边坡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边坡对棚洞结构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基于地层结构法的傍山路段棚洞结构设计,应用有限元软件动态模拟了棚洞施工的全过程,重点分析了不同应力释放率(0~50%)的荷载作用于棚洞时的结构内力及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66.
基于通定高速公路某浅埋黄土隧道工程,采取三维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浅埋段渗流黄土隧道的加固支护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对黄土隧道浅埋段施行超前管棚加固支护的可行性。针对不同的加固支护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发现:超前管棚支护下拱顶沉降量减小16.2%,初期支护的轴力最大值减小19.8%。监测结果表明:超前管棚支护与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支护两种工法并用所能减小的竖向位移的百分比(27.8%、28.1%)非常接近,但超前管棚支护能大大节省额外施作超前小导管的费用和时间,有效地控制了拱顶范围内的围岩变形,验证了超前管棚加固支护工法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7.
柳玉涛 《港工技术》2021,58(1):31-34
本文研究了一种自动开合式散货堆场环保设施,其结构类似活动式屋盖结构,两座相邻屋盖可以水平重叠,并可适应不同种类堆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68.
为解决既有隧道洞口落石防护问题,比较了钢桁架棚洞、柔性棚洞以及波纹钢板棚洞3种落石防护结构的优缺点,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其可靠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3种防护结构均能对能级为100 kJ的落石进行有效拦截;钢桁架棚洞为刚性结构,不利于落石的缓冲及能量吸收,会发生局部变形损伤,适用于洞口坡面陡峭、桥面与地面高差不大、围岩条件较好地段;柔性棚洞以柔克刚能充分吸收落石的冲击能量,适用于洞口场地施工条件差的隧道以及既有工程改造项目;波纹钢板棚洞施工速度快、强度高,更适用于洞口抢修工程。  相似文献   
69.
零开挖进洞施工技术应用时必须对隧道洞口的地形、地质与隧道周边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使用不当容易产生地表沉陷、初期支护过量变形、衬砌间裂缝等诸多问题。为探究零开挖进洞施工技术在高速铁路偏压高边坡隧道的使用效果,以杭温铁路西安隧道洞口段施工为背景,理论分析表明偏压、高边坡和围岩差等不利因素是影响零开挖进洞施工技术的关键,现场采取抗滑桩防偏压、护拱补强、超前管棚预支护和注浆等措施,实现"零开挖"进洞的目标。  相似文献   
70.
雪峰山Ⅰ号隧道基于新奥法修建隧道的思想,施工中采用大管棚、双层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技术,并及时监控量测,调整相应支护参数,最终使隧道的开挖和支护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