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61篇
公路运输   229篇
综合类   131篇
水路运输   63篇
铁路运输   120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31.
针对机动车运行,在不改变交叉口现有规模的前提下,提出了“三等候区域、两相位信号控制、一左转过渡车道”交通运行模式,使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产生了突破性的提高。结合国情,还给出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运行建议。  相似文献   
132.
有轨电车系统具备开放式运营、车上售检票、车站无人值守、客流量小、行车间隔长、低地板短编组等特点,其高架车站的设计若严格套用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规范的规定,势必会增大车站土建规模,增加机电设备系统。文章提出应针对有轨电车系统的特性,在保证运营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将进出站天桥直接与站台对接,设置平交过轨通道连接两侧站台,降低车站整体高度,减化车站功能,缩小车站规模,保证车站通透性,降低车站的安全隐患,节省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33.
给出了确定波浪载荷及风载荷组合特征值的一种新方法,其目的就是要估计波高与风速的非高斯性及相关性对组合载荷特征值的影响。利用Terada的矩估计法,确定组合载荷的统计矩、组合载荷过程导致的方差及波浪载荷与风载荷的相关系数。采用Winterstein的以矩为基础的上通率估计法,确定组合载荷的上通率及极值,数值例题展现了波高及风速的非高斯性及相关性对组合载荷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忽略非高斯性及相关性会导致组合载荷特征值的低估。  相似文献   
134.
以上海市嘉松公路越江工程设计为例,对项目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技术标准、总体布置方案、横断面布置、人非越江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相关设计成果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及建设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5.
非机动车作为一种低碳和绿色的交通方式,对于构建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常州市为例,分析了非机动车交通的现状特征,总结归纳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规划改善措施,力求构筑功能完善、设施齐全、便捷安全的非机动车道路系统。  相似文献   
136.
斜入射下水中隐身夹芯复合材料壳板结构声学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二维空间声波斜入射条件下水中隐身夹芯复合材料结构的声学模型;从水声波动方程出发,推导了斜入射下水中隐身夹芯复合材料壳板结构的声传递矩阵,及终端自由边界条件下的声反射系数和吸声系数表达式;对水中目标的隐身夹芯壳板结构声学系统进行了垂直入射声学试验,试验结果与传递矩阵法数值计算吻合较好;对试验声学系统进行了斜入射下声学性能数值计算,分析了入射角对反射系数和吸声系数的影响;考虑斜入射下夹芯层厚度、密度、损耗因子、及水层厚度等对水中目标隐身壳板结构反射系数和吸声系数的影响,应用数值方法对水中隐身夹芯复合材料壳板结构进行了声学设计;考虑吸声夹芯层总厚度一定,对梯度阻抗夹芯进行了声学设计,分析了梯度夹芯层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对隐身结构声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隐身夹芯复合材料壳板结构实现了承载和隐身的一体化,具有较好的声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137.
对灌注型嵌岩直桩,施工工艺已较为成熟,而对于斜向嵌岩桩的施工,在国内采用冲击式钻机和回转式钻机施工均有成功的实例。文章从采用不同施工设备的角度介绍了斜向嵌岩桩的施工技术,并对它们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最终根据分析比较结果提出了斜向嵌岩桩施工钻机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38.
西安地铁火车站站下穿铁路站场咽喉区,施工难度高。分析了全明挖、分离岛-先隧后站大盾构、分离岛-先隧后站矿山法等三种施工方案。经比选分离岛-先隧后站矿山法施工方案最优。详细介绍了地面铁路股道及岔道加固措施,并阐述了深孔注浆加固地层、大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等CRD(交叉中隔墙)法开挖等辅助措施。在项目施工期间,通过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全面细监控,并通过协调联动机制共享监控量测信息,针对监测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增加垫片及补充道砟等措施,既保证了国有铁路的行车安全,又保证了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9.
曹红林 《交通科技》2021,(2):120-125
文中以武汉地铁8号线三期野芷湖站-中间风井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建(构)筑物群为工程实例,通过对盾构隧道施工主要风险的分析,采用一种新型惰性浆液三次注浆的工法控制地层沉降。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盾构施工全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数值模拟,通过数值分析及施工过程中沉降监测数据,对现场沉降控制措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工法有效地控制了地面建(构)筑物的最终沉降量,确保了建(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0.
易丹  严德添  党军 《隧道建设》2018,38(4):594-602
以川大停车场下穿人民南路地下人行通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大断面矩形土压平衡式顶管隧道上跨地铁运营区间隧道所引起的地铁隧道变形进行全过程分析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主要结论如下: 1)顶管法隧道上跨施工引发的既有地铁隧道竖向变形受前期掌子面支护压力影响较大,随着开挖面的推进,开挖卸载效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地铁隧道横向位移受顶管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和开挖卸载效应的共同影响,且地铁隧道管片衬砌上半断面的横向位移对掌子面支护压力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