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8篇
  免费   370篇
公路运输   1466篇
综合类   1615篇
水路运输   953篇
铁路运输   1195篇
综合运输   48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Pendyala  Ram M.  Bhat  Chandra R. 《Transportation》2004,31(4):429-456
The timing and duration of an activity episode are two important temporal aspects of activity-travel behavior. Understanding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variables would be useful in the development of activity-based travel demand modeling system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variables by considering two different causal structures – one structure in which time-of-day choice is determined first and influences duration and a second structure in which activity duration is determined first and affects time-of-day choice. These two structures are estimated within a discrete-continuous simultaneous equations framework employing a full-information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ology that allows error covariance. The estimation is performed separately for commuter and non-commuter samples drawn from a 1996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data set from the Tampa Bay area in Florida.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estimation effort show that the causal structure in which activity duration precedes or affects activity timing (time of day choice) performs better for the non-commuter sample. For the commuter sample, the findings were less conclusive with both causal structures offering equally good statistical measures of fit. In addition, for the commuter sample, all error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to be zero. These two findings suggest that time of day choice and activity episode duration are only loosely related for the commuter sample, possibly due to the relatively non-discretionary and inflexible work activity and travel.  相似文献   
102.
列车运行图可调整度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析了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对列车晚点传播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列车运行图调整系统,对给定晚点程度的列车进行模拟调整,从而计算出列车晚点恢复率,晚点传播区大小,连带晚点时间和关键列车运行线等。指标来达到对列车运行图可高速程度优劣评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3.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地震反应,考虑了剪切变形的影响,用子空间迭代法分析了其振动规律和动力特性,应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分析了该拱桥的地震反应,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4.
路基原状黄土细观结构损伤规律的CT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可同步进行CT扫描的三轴仪,对路基原状黄土进行了三轴剪切试验,从CT数和CT图像两方面分析了不同受力过程中黄土细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增大,土体中的大孔隙逐渐闭合,试样平均密度在增大;当土颗粒产生剪切位移时,土样发生剪胀,土体的原始结构完全被破坏。  相似文献   
105.
GPS一机多天线技术在公路边坡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GPS一机多天线监测系统及其在公路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实践可以证明:GPS一机多天线监测系统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3~5mm,与常规的GPS静态相对定位的精度相当,同时能够大大降低GPS监测系统的成本,使得公路边坡灾害监测能够实现高精度、自动化和全天候等目标。  相似文献   
106.
公共交通系统营运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赵航  宋瑞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0):132-135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公交营运水平的低下制约着公交的发展。本文借鉴可靠性理论对公共交通营运可靠性进行定义,并对公交营运时间和乘客服务可靠性分别进行了描述,据此建立起公交系统营运可靠性模型,然后采用随机模拟技术(即Monte Carlo模拟)进行求解,通过算例说明模型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分析可靠性模型得出大型活动期间改善公交营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7.
夏元友  芮瑞  赵明 《公路》2005,(8):353-356
阐述了光纤Bragg光栅(FBG)技术的原理以及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采用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技术研制了适合岩土工程使用的光纤光栅孔隙水压力计,对研制的6支光纤光栅孔隙水压力计进行了试验检验并埋设于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中试测孔隙水压力以检验研发成果。实践结果表明该仪器克服了常规仪器的某些缺点,并有稳定性好、耐腐蚀等优点,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岩土工程监测当中。本仪器的研制对于光纤传感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过程力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拉桥结构效应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典型的时空变化特性,但目前对效应的时程特性及时空包络关注较少。建立精细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模型,分析主跨1088m的苏通大桥施工过程力学行为,包括施工阶段效应增量、效应时程、效应包络及恒载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结构设计和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109.
胡兴昊  黄邦  王幸 《水运工程》2018,(12):193-197
针对目前预制桩承载力恢复特性研究与工程应用中的不足,依托西非某海工工程,提出高应变法。采用对同一钢管桩进行初打与不同休止时间复打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大直径钢管桩沉桩后的承载力恢复过程。结合地质情况、沉桩与试验结果,得到了钢管桩承载力、侧阻力及端阻力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并通过静载试验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该研究在提高项目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得到了有意义的规律与结论,可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EEDI是衡量船舶能效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试验条件限制,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模型试验结果对交船测试进行修正换算得到.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自主研发了航行性能和海洋环境监测平台,可对营运船舶开展长期跟踪监测,实时收集船舶营运阶段的航行环境和性能参数,通过自动识别航行状态,划分海区、海况和船舶载况等因素对于船舶功率与航速的影响,可获得营运船舶实际EEDI指标,提高EEDI实船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监测平台在某万箱级集装箱船进行相关验证,并已展开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