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22篇
综合类   42篇
水路运输   19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北京既有居住小区道路交通及停车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既有居住小区内道路交通和停车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北京既有居住小区的调查,探讨其存在的道路交通和停车问题,并提出改造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2.
居住型地铁站的步行可达性是影响地铁站使用率高低的主要因素。首先,调查研究此类站点附近居民的出行方式,分析影响天津市地铁2号线翠阜新村站可达性的空间阻隔因子。其次,从附近居民到达地铁站的时间、距离两方面对路网阻隔、土地利用阻隔、围墙阻隔、流线阻隔和天气阻隔等进行步行可达性分析。最后,运用空间阻隔模型,基于现状和改善措施后得到的量化对比结果,提出优化步行通道、增加站点出入口与周边居住区的连接度、加大站点周边街巷密度、拆除影响步行路线通行的障碍物等优化策略。以期对今后居住型地铁站步行可达性的改善提供具体措施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兰州地区两个分别采用散热器采暖和空调采暖的同结构居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测试,分析得出散热器采暖室内的热舒适性要优于空调采暖的,运行成本也更经济.为今后兰州地区采暖方式的选取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为探讨水系可达性对城市居住用地分布的影响,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概念和最短路径分析法,在GIS平台上构建了城市居住用地水系可达性模型.借助ArcGIS9.2软件,计算了不同交通等级的最小时间成本,分析了南京中心市区1990年和2008年居住用地的水系可达性时距圈和新增居住用地分布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从1990年到2008年,南京中心市区水系可达性在5 min以内的居住用地的比例约降10%,在5~10 min之间的增加5.8%,在10~20 min之间的增加5.4,在20~30 min之问的没有明显变化;约80%的新增居住用地分布在10 min水系可达范围内,说明近20 a来,南京中心市区近距离水系可达性居住用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新增居住用地具有明显的亲水性特征.  相似文献   
55.
刘敏 《交通标准化》2009,(23):110-113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基本原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提出景观生态学在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居住区绿地景观系统的结构模式,可有效地提高居住区绿地结构功能和居住区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6.
汤伊琼  郑凡 《水运工程》2012,(5):116-120
通过分析珠海市的岸线资源特点及后方依托设施,提出以公共需求型游艇港、景区配套型游艇港、住宅配套型游艇港及临时游艇停靠点为类型特征的珠海市游艇港口岸线利用规划布局,供各类型游艇港规划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7.
城市停车选择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近20 年停车选择行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两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既有研究方法多采用非集计模型建模,忽视了该模型“完全理性 人”假设的缺陷和不足;影响因素主要关注停车收费、停车便利性对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针对 违章停车的惩罚因素缺乏深入的量化分析;在智能交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停车诱导信息系 统的停车选择影响因素研究依然停留在排队车辆总数、总行程时间等宏观因素,较少关注融入停 车者主观偏好的微观因素;研究区域多集中在中心商业区,而对于具有刚性停车需求且停车资源 匮乏的居住区的停车选择行为研究不足。最后提出了停车选择行为的研究趋势和方向,旨在为城 市静态交通的规划及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8.
随着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人们的对外出行受到了挑战,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本文以青岛维多利亚湾小区为例,详细分析了现状交通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规划策略,包括提高公交出行水平,降低小汽车交通出行量;提高交通出行安全性,实现客货分离;扩容对外疏解通道,满足近远期交通需求;加强交通管理,设置潮汐车道等规划策略。并对交通策略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方案,希望能对类似青岛维多利亚湾的城市尽端区域对外交通疏解研究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59.
基于社会整合的视角,在大规模城市更新背景下,本文选择上海市郊区顾村和中心城以内大华一村两个动迁安置房社区,利用时间分配调查数据,对不同区位、不同住房取得类型的通勤者生活时间分配进行了对比分析、差异检验和生活活动参与程度等级评价.结果表明,两个区位整体通勤者的生活时间分配特征差异不明显,但是在细分住房取得类型情况下,不同群体,以及不同区位之间的差异显著.特别地,郊区顾村的市政动迁通勤者的通勤时耗最长,但是户外休闲活动参与度仍然为高水平.分析表明,居住区附近的公共设施开发和地铁的可达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户外休闲活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60.
老居住小区由于存在建设标准低、停车配建缺乏、社区管理薄弱等问题,近年来引发的停车供需矛盾激化、消防救护通道受阻、动静态交通秩序混乱、公共绿地损毁严重等系列矛盾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甚至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社会管理的一大难题。通过对老居住小区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困境分析,提出以增加停车位为抓手的交通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现有资源的系统挖掘与整合,并形成有效的治理推进机制和建立可持续运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力求在技术措施、工作机制和政策保障上实现创新突破。同时,基于杭州市开展的老居住小区交通综合治理的实践经验,以及已实施并取得较好治理效果的案例,交通综合改善措施被证明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