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46篇
公路运输   273篇
综合类   162篇
水路运输   54篇
铁路运输   159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缆索支撑体系桥梁已经成为大跨度桥梁结构形式的首选。但作为柔性体系,其易发生变形和振动也是值得深入考虑的问题。分析了缆索支撑体系桥梁主要构件风致振动的现象和本质,提出了抗风措施,并探讨了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
在高速公路加宽改造项目设计和施工中,差异沉降量的控制已成为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质量以及道路运营行车效果和安全的关键因素。结合工程实践,分析CFG桩的设计及受力分析,CFG桩作为一种刚性桩,具有承载力高、工后沉降量小、稳定性好、工期快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3.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先简支后连续刚构粱桥以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快捷的施工速度、成熟的施工工艺得到广泛应用。以某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影响先简支后连续刚构梁桥内力的主要参数在成桥状态温度工况下进行较详细分析,分析表明跨径、墩高、墩犀及墩截面型式对结构内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4.
结合四川在建的新民岷江特大连续刚构桥工程实例,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初始缺陷,对该桥最大悬臂施工状态下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得到了该状态下结构的稳定系数、屈曲模态和墩底截面的极限承载力,并提出了大桥施工过程中加强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5.
针对大跨度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问题,分析了双侧壁导坑法和微台阶留核心土法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条件,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在控制围岩变形及地面沉降方面优于三台阶法,且产生的围岩塑性区较小,微台阶留核心土法在施工进度、资源利用、造价、工序转化及施工难度方面具有优势。结合工程实例,证实仅在围岩具有自稳能力并且可以机械开挖时,可以优先采用微台阶留核心土法,其它条件下宜采用双侧壁导坑法。  相似文献   
86.
黄松 《隧道建设》2016,36(7):851-856
我国地铁在北京、上海以及广州等地以砂土松散地层为主,地铁车站暗挖施工主要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型式。对于在中-微风化硬岩中修建地铁车站,如何充分利用围岩本身条件,因地制宜十分必要。在不同围岩条件下,对不同埋深、结构净距车站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如锚喷支护)型式,不仅可节约成本,还可节省工期。结合青岛地铁3号线硬岩特点,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研究在不同埋深以及不同结构净距条件下,地铁车站开挖过程中围岩状态以及塑性区分布规律,结合三维数值模型进行节点检验,提出硬岩中地铁塔柱式车站采用不同支护结构型式的合理埋深和结构净距建议值。  相似文献   
87.
水平层状岩体力学性质不仅受岩层组合和结构面控制,而且与层间黏聚力密切相关。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层间黏聚力考虑不当时,极易造成设计支护参数不合理,导致拱部掉块落石、离层、弯折,甚至局部坍塌、超欠挖等工程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安全、施工质量和建设进度。目前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一般简化为锚固梁和简支梁模型,但未考虑层间黏聚力。根据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开挖的不同阶段,将隧道顶板分别简化为开挖初始阶段的锚固梁模型和施工扰动后的简支梁模型,并利用顶板梁体模型的协调变形条件,得出梁模型的层间黏聚力计算公式。以大梁峁隧道为工程依托,分别应用考虑层间黏聚力和不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梁模型进行隧道临界开挖跨度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层间黏聚力和不考虑层间黏聚力对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临界开挖跨度影响较大。考虑层间黏聚力时,锚固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3.36~4.75 m,简支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2.74~3.88 m;不考虑层间黏聚力时,锚固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0.14~0.30 m,简支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0.12~0.24 m。结合大梁峁隧道工程现场,隧道开挖跨度3~6 m时,拱顶会出现平顶现象,产生离层和掉块,因此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力学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8.
黄河中游河段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由于水中基础、高墩爬模、箱梁挂篮及受汛期、大风影响,具有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结合太佳黄河大桥工程特点,梳理施工过程中的重大风险源及易发事故,剖析事故发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以湘西矮寨大桥工程为背景,针对塔梁分离式悬索桥存在的塔梁分离区域刚度跳跃和变形不协调造成的该区域构件受力分配不合理问题,通过逐步减小吊跨比对塔梁分离式悬索桥结构的应力、变形及疲劳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得出塔梁分离式极限无索区长度,进而提出改善无索区受力性能的措施.研究表明钢桁加劲梁下弦杆的疲劳性能对吊跨比的变化最为敏感,是控制无索区长度进一步增大的主要因素;而在无索区设置竖向或斜向辅助地锚索能够使其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0.
提出将具有不等差错保护特性数字喷泉码作为欧标高速铁路应答器报文编码方案.由于其不依赖重传、译码过程与编码符号到达译码端次序无关等特性非常适于应答器报文传输场景.针对欧标应答器报文长度特征,本文在不同码长条件下对基于权重的不等差错保护算法、拓展窗口喷泉码及复制窗口不等保护算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通过Matlab仿真得到3种算法在不同码长条件下的性能.验证采用基于喷泉码的不等差错保护方法作为铁路应答器长报文编码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