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7篇
  免费   227篇
公路运输   1078篇
综合类   671篇
水路运输   395篇
铁路运输   638篇
综合运输   11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61.
为实现车用电磁执行器的在线多功能测试要求,在测试设备柔性化、多功能化、低成本化等方面进行设计改进,实现了基于旋转工作台的全自动执行器测试设备整体方案和机构设计,同时对其中力和位移曲线测试机构进行重点设计和试验分析,证明该系统测试性能可靠,操作简便,有良好的测试精度和稳定性并可运用于实际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62.
受季节和日照的影响,高墩大跨拱桥混凝土结构会出现膨胀现象,从而引起桥墩顶部竖向位移的变化。为了研究拱墩降温对高墩大跨拱桥上连续式无砟轨道竖向位移和高低不平顺的影响,根据桥上连续式无砟轨道的结构和受力特征,参考国内某大跨度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实际参数,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线-桥-墩一体化模型,分析拱墩降温对大跨拱桥上连续式无砟轨道的竖向位移和高低不平顺的影响。结果表明:拱墩降温引起的大跨桥上线路竖向位移较明显,设计时不可忽略;拱墩降温会引起线路高低不平顺,且对长波不平顺影响最严重;线路高低不平顺随降温幅度增加而增大,在年温差较大的地区目前不建议高墩大跨拱桥与连续式无砟轨道配合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163.
首先分析了主梁位移形状随桥墩屈服程度、梁墩刚度比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Kowalsky方法和连续梁桥横桥向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特点,借助于有限元程序Sap2000,提出多自由度等效线性化方法,最后进行了算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桥墩屈服程度的增加,实际梁墩刚度比增大,主梁位移形状越来越趋向于直线;多自由度等效线性化方法所求位移需求与非线性时程结果比较接近,并能基本包络非线性时程计算结果的最大值,为连续梁桥基于位移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4.
165.
对1813~2018年期间的584起桥梁事故进行分析,将桥梁倒塌原因分为施工、自然灾害、设计、意外荷载、耐久性等5类。各原因在倒塌事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2.1%、30.0%、11.6%、12.7%、3.6%。除自然灾害外,设计施工不合理为主要原因,而事故发生大多是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以近几年9起典型桥梁倒塌事故为例,分析比较各种倒塌桥梁的主要破坏模式,得到以下启示:①国内大部分梁桥上部结构的平面外位移约束构造不足,在任何一个平面内都不应该是可变体系是国内桥梁设计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②在应用新工艺、新结构和拆除旧桥时,应加强各种施工工况下的验算;③建议加强桥梁巡查,预防和禁止汽车超载以及桥梁附近大规模堆载;④应注重桥梁结构尤其是斜拉桥和悬索桥等特大桥梁的日常养护管理,当养护力量不足时,尽量选择养护要求较低的桥型。  相似文献   
166.
通过现场调研和实地监控量测,分析公路隧道下穿既有桥梁的施工影响,发现桥墩位移变化和隧道拱顶下沉可大致分为快速变化、缓慢变化和基本稳定3个阶段;根据实测数据和经验,提出从隧道开挖过程和隧道周边地层采取防护措施、对桥墩所在位置采取加固措施两方面入手减少隧道下穿既有桥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7.
小净距隧道下穿薄煤层采空区地层开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空区地层离散性大,小净距隧道近接下穿不同倾角薄煤层采空区开挖将引起采空区内腔塌陷。建立小净距隧道近接下穿采空区地层开挖模型,对比分析采空区倾角为0°、15°、25°、40°时先行洞监测面洞周位移和初支内力。结果表明:后行洞初支闭合时,采空区倾角为15°时,拱顶下沉量最大;采空区倾角为40°时,仰拱隆起量和拱腰水平收敛量最大;随着采空区倾角增大,初期支护正(内)弯矩分布和轴力最大位置有向近接采空区侧移动的趋势,偏压越严重;应力集中逐渐由右拱脚向左拱脚移动。最大偏心距出现在拱脚处,采空区倾角为15°时,偏心距最小,初期支护稳定性最好;倾角为40°时,偏心距最大,不利于初期支护稳定。  相似文献   
168.
为评估航道桥下部结构的船撞安全性,以遭受船撞的某内河航道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和相关规范计算受撞击的5号桥墩自身水平抗力、船撞力、墩顶位移,并从墩顶位移和桥墩抗力两方面对受撞桥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5号桥墩的横桥向和顺桥向抗力均由桩基强度控制,分别为2528 kN和1142 kN;事故船撞击工况下,墩顶最大横桥向和顺桥向位移分别为7.6 mm、13.4 mm,满足位移限值要求;沿横桥向和顺桥向的船撞安全系数分别为1.67和0.94,顺桥向的自身抗力不足以抵抗瞬时船撞力,导致桥墩桩基础受损,建议采用增大截面法对受损桩基础进行加固补强,并设置独立防撞墩以保障桥梁结构安全。基于分析过程,总结了桥梁下部结构船撞安全评估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169.
刘治安 《港工勘察》1999,(40):43-45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在岩土工程位移监测工作中,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报位移发展趋势是一种好方法,它为施工提供了科学的预测依据,体现了信息化施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0.
在地震作用下桩锚之间相互作用,其受力关系复杂。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施加简化后的汶川地震波,分析地震作用下桩锚支护边坡的位移、加速度、锚杆轴力响应等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桩锚结构对边坡土体位移和边坡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