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9篇
  免费   405篇
公路运输   4508篇
综合类   3372篇
水路运输   1521篇
铁路运输   1449篇
综合运输   534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613篇
  2011年   733篇
  2010年   769篇
  2009年   747篇
  2008年   737篇
  2007年   727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424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结合铁路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工作实践,分析和讨论了《铁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在基准收益率取值、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计算、自有资金使用及贷款偿还等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2.
防波堤建设期的风险管理与工程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炎保  周汉东 《港工技术》2006,(1):21-23,29
由于防波堤所处的海洋工程环境、施工期间自身结构的相对薄弱性等,对防波堤建设期的风险进行分析、管理的研究对指导实际工程抵御风险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防波堤建设期面临的风险源、其风险如何去评价、如何通过风险管理有效地降低风险、通过工程保险的手段转移风险的内容、方法和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3.
在对旅游路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技术性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4个方面进行研究,建立了旅游路网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的含义进行探讨,分析了各指标值的确定方法,进而能方便地运用这些指标进行旅游路网规划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4.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离析状况,主要是由其混合料组成成分中集料的分布状态所决定。基于这一点,在对目前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评价方法进行回顾的同时,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评价方法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在对传统规划布局方案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博弈论对公交枢纽规划布局方案进行评价,并给出了博弈模型和算法,以期达到最优布局.  相似文献   
116.
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评价与公路网、公交网络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不同。在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阐述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及方法;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利用目标层次分类展开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7.
《航海》2007,(3):12-12
我国第一部船舶生产行业准入标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简称《船企评价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实施,不仅对于规范我国船舶生  相似文献   
118.
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2005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万km,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如何保证高速公路持续、稳定的运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应用目标持续性评价的理论方法对渝长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有助于确保项目在运营期内提高质量的运输服务.  相似文献   
119.
国道307深州市中段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在路面薄、交通量大、超载车多且渠化交通严重的情况下使用了8年,通过一个车道上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超过设计的5倍多,经过多项指标调查,路况评价仍达到良好标准,说明修建质量,路面结构,路基强度是保证路面使用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0.
武汉地铁连续同台换乘站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类比常见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方案,车站同台换乘模式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受到设计者和广大乘客的喜爱,但该换乘模式无法解决反向换乘不便的问题。为满足乘客通过同站台完成各个分向换乘的需求,武汉地铁2、4号线采用了连续同站台换乘的新型模式。从武汉地铁2、4号线换乘站的设计思路出发,通过分析2014年度武汉轨道交通线网客流数据,结合换乘站的客流组织方案,对这种新型换乘设计思路的实用性进行研究与评价,以期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案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