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0篇
  免费   203篇
公路运输   5037篇
综合类   3652篇
水路运输   959篇
铁路运输   1714篇
综合运输   32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620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675篇
  2010年   630篇
  2009年   803篇
  2008年   748篇
  2007年   669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592篇
  2003年   606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31.
介绍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线的钢塔架施工及计算,利用万能杆件拼装和I566工字钢组成的钢塔架跨越既有线,可有效地减少工作量和缩短工期,较好地解决连续箱梁施工对铁路行车的威胁,确保行车安全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32.
预应力锚索加固路堑边坡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瑞峰 《铁道勘察》2005,31(2):52-54
以新广武至原平高速公路、万宜铁路齐岳山车站的路堑边坡加固为例,介绍预应力锚索在铁路和公路施工中加固路堑高边坡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3.
黄俊  蒋忠信 《铁道勘察》2005,31(3):74-77
以宝成二线新老鸦岩、明月峡、新飞仙关等工点的边坡(或滑坡)整治为例,介绍岩土预应力锚索技术的设计、施工及整治效果,并对锚索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提出了建议:采用先进的设计施工管理模式,设计施工引入动态观念,科学安排锚索与相邻工程的施工顺序,避免隧道爆破施工对锚索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4.
以兰州小西湖黄河大桥为实例,根据该桥塔梁固结、梁墩分设的结构特点,分析了考虑桥墩影响下的部分斜拉桥的自振特性,并与静动栽试验的结果相比较,其结论为该类桥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5.
通过分析基坑桩锚支护变形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支护桩刚度及锚杆预应力对深基坑桩锚支护变形的影响,并根据实际经验确定控制深基坑桩锚支护变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6.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技术,对其抗滑机理、受力特点、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与抗滑桩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通过其在黄泥包滑坡整治中的应用,证明其较抗滑桩具有受力机理明确、结构合理、工程造价低、便于施工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发展前途的新一代抗滑结构。  相似文献   
137.
考虑预应力损失的混凝土梁徐变计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建立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徐变计算结构分析模型。模型考虑预应力束对结构整体刚度的贡献及预应力损失和徐变变形的相互影响,较准确的实现施工过程中、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计算。根据此模型编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徐变计算有限元程序,对小凌河特大桥32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进行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实桥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较好地反映桥梁上拱及徐变应变。  相似文献   
138.
杜邦高性能弹性体有限公司近日成立了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技术中心。该中心的设立是为了承担中国和全球市场的研发和新产品应用的工作,并提供强大而个性的技术服务来满足客户特殊的需要——包括培训和售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9.
纬六路跨铁路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 ,主桥跨径布置为 ( 4 2 + 1 2 0 + 380 + 1 2 0 +42 ) m,采用塔墩固结 ,塔梁分离的结构形式。本文主要介绍该斜拉桥的工程概况、主梁及主塔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4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针对国际高性能船舶的发展趋势,确定以穿浪双体船和小水线面双体船为代表,以高性能船舶及高技术船用配套系统和设备的研发为当前的发展方向,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高性能船是以现代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新技术材料和先进的推进、传动、控制等技术,有别于常规排水型船,具有高速度、高耐波性、高费效比的特点,富有创新活力。高性能船舶的发展取决于先进的船型技术,还依赖于轻型大功率柴油机高效的推进方式和铝合金等高强度的新材料及其焊接技术。其灵活可靠的运动控制系统,完善配套的设备装置,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