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59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220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大连太平湾海岸动力地貌调查,分析研究了厂址及周边海岸冲刷、堆积等不同地貌形态特征、岸线冲蚀形态、水下沉积物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海岸岬角处表现为冲刷,海蚀地貌发育,海蚀柱、海蚀崖与海蚀平台发育较为典型,岬湾处海滩呈微淤状,岸滩宽度较大,沉积物中以粗中砂所占的比例最大,并显示北粗南细的格局。太平湾附近海岸进行了大面积的近岸围海养殖工程,目前仍有岸段养参池石堤向海推进,其规模和占海面积均较大,海岸变化幅度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2.
分析了荆州长江大桥所在沙市河段太平口水道演变特征,并同模型试验预测的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桥区河段演变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实践表明,利用模型试验手段对该河段河床演变趋势预测是成功的,为其航道整治方案的制定和工程实施顺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限制坡度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服务于温州乐清港区集疏运和临港工业及沿线地区经济,通过金温铁路向西连接浙赣铁路,是港区联系并辐射内地的后方通道;项目由地方全额出资建设,且黄田至绅坊段为规划沿海货运专线的组成部分。限制坡度研究结合项目功能定位、近远期运输需求、路网相邻线路技术标准、运量特点、工程投资等诸多因素进行了6‰、6‰/9‰均衡坡、黄田至绅坊段6‰、其余区段9‰的多限坡方案论证比选,推荐适应路网既有和规划线路标准,符合项目建设特点和建设规划,工程投资省的黄田至绅坊段6‰、其余区段9‰的限制坡度方案。  相似文献   
44.
普兰店湾特大桥是我国第一长的跨海高速公路大桥,因此桥面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意义重大,本文着重阐述如何控制桥面SMA抗滑表面层的施工。  相似文献   
45.
陈一梅  傅政 《水运工程》2000,(4):13-15,19
在厦门湾海沧港区自然条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区域港池淤积计算公式,并对各方案进行计算,对海沧港区港池回淤强度进行了预报。  相似文献   
46.
云浮港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布局,如何在融珠融湾的“硬联通”基础上实现云浮港口融珠融湾“软联通”,加快融入大湾区临港产业体系,增强对珠三角地区和周边地区的服务能力成为云浮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充分分析云浮港发展现状和功能定位基础上,梳理云浮港融珠融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此合理提出云浮港融珠融湾的实施路径,为云浮港口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从而促进云浮市经济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7.
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建在辐射沙洲南缘腰沙高滩上,港池航道开挖后的回淤问题是工程设计关注的焦点.设计时通过研究工程海域潮流、波浪、泥沙、底质等自然特征,分析影响回淤的主要因素,从挡沙堤平面布置、备淤深度确定、维护疏浚、船舶吃水控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研究认为: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建在粉砂质浅滩上,港池航道开挖必会出现回淤...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多跨轻型石砌连拱桥——鹭鸶湾大桥的设计,表明石拱桥在经过优化设计后,能够广泛应用于现代桥梁建设。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钦州湾发育有东、中、西3条涨、落潮水道和相间分布的潮流沙脊.钦州港的东、西两个航道即分别位于东、西水道内.分析航道的多次大规模浚深和拓宽对周围浅滩和沙脊的冲淤影响以及水道的稳定性变化.认为不合理的围填造陆、海砂开采和其它海岸工程活动可能深刻影响钦州湾的整体演变过程,不利于3条水道的稳定.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0.
以溶解态的保守物质作为示踪剂,建立茅尾海水交换平面二维数学模型,采用开边界污染物浓度梯度与内侧一致假定考虑了边界污染物回归,计算分析了钦州湾湾口两侧大范围填海工程对茅尾海纳潮量和水体半交换周期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龙门海峡通道顺畅是维持茅尾海纳潮量的关键因素,湾口宽度保持9.4 km以上茅尾海内纳潮量和水体半交换周期基本不受湾口填海工程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