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35篇
公路运输   23篇
综合类   29篇
水路运输   231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涪江潼南河段防洪整治是一项以防洪为主体的综合性河岸整治工程 ,在平面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再进行河工模型试验 ,比较分析各防洪整治方案下潼南河段水流条件的变化 ,及其对上游防洪、河道、大桥、电站、航运、河势等的影响 ,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22.
何传金 《水运工程》2015,(2):174-181
全面阐述"十五"以来荆江河段治理基本情况,总结了该河段航道治理主要特点、初步成效与基本经验,并为下阶段系统治理提出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远近结合、动态管理,有攻有守、攻守兼备以及提高整治建筑物耐久性并建立大荆江治理协调机制"等思路、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3.
解中柱 《水道港口》2010,31(5):468-472
在总结历史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神背嘴滩的碍航特征及成滩原因。通过新开右槽、建整治建筑物等措施调整汊道分流比和束水攻沙,使航道尺度增大到2.7m×50m×560m,改善了枯水弯、浅、险的碍航问题,保证了航槽的稳定。整治方案可为山区河流急弯滩险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4.
马当河段历史上河床演变复杂,航道多变,治理难度相对较大.在对马当河段河道演变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马当南水道、马阻水道及东流直水道3段,对该河段航道条件及碍航特性分别进行研究,并提出初步的治理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初步方案及优化方案分别进行了效果计算.研究成果表明,通过修建棉外洲滩头护滩带、瓜子号洲左汉潜坝、洲头鱼骨坝工程、洲尾部岛尾坝及关键部位护岸等一系列工程,可以较好地解决本河段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在对珠江流域东江惠州~东江口河段受人工采砂影响的情况及人工采砂对河段水文特性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有关精神,对河段内不同性质的五个基本站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分析计算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得出了较为结合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6.
以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后宜昌河段水位下降为例,探讨该河床砂石料的开采对其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7.
上海第二水源长江取水工程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寿 《水运工程》1997,(10):40-42
根据南支河段水体含氯度变化及河床岸滩演变结论,在该河段初选了白茆河口以上,钱泾、浪港、七丫口、茜泾和宝钢水库附近等处取水工程,本文概述了选址研究,方案论证与技术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28.
《中国水运》2016,(1):2
<正>1.形成了适用于新水沙条件下长江中游荆江长河段系统治理的航道整治成套技术,直接指导了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2.首次开发了内河航道枯水碍航预测预报系统,成功应用于荆江河段。本项目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守护型工程增深机理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9.
《西部交通科技》2011,(8):I0004-I0004
经过武警交通部队七支队官兵300多个日夜奋战,穿越内蒙古包头市黄河河段的国家重点工程——京藏高速公路沙尔沁互通大桥2011年7月16日全面竣工。  相似文献   
130.
<正>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至今已过去40多年。回想起来,当时采用浅埋明挖法,其施工技术水平与今天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技术难点很多,如何使地铁隧道通过木樨地河段就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