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6篇
  免费   212篇
公路运输   1503篇
综合类   975篇
水路运输   1338篇
铁路运输   945篇
综合运输   77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1 毫秒
991.
磁浮车辆与轨道梁相互作用不同于轮轨列车在于电磁悬浮取代了轮轨关系,磁轨关系是磁浮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关键.通过对有源主动控制的电磁悬浮力特性研究,探讨了电磁作用的基本规律,为线性化磁轨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通过动力学数值模拟表明这种处理具有足够的精度,为开展磁浮车辆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993.
不对称船体结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武  李鸿 《中国造船》1996,(3):60-70
针对计算常规船舶结构动态特性的方法不适用于计算左右不对称横剖面船体梁动态特性的问题,本文将船体视为薄壁梁并离散成梁段,推导出迁移矩阵法迭代求解不对称船体结构固有及固有振型的公式系统,计算了左右不对称程度不同的梁结构及不对称船 梁的固有频率及振型。指出不对称梁 有振动为弯扭耦合振动,其固有频率与振动型的对应关系与对称梁不同。  相似文献   
994.
首先介绍轨道交通的特点,并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所采用的车辆、转向架和直线电机形式为原型建立了车线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在同样的计算条件下,通过与ADAMS中的铁路分析模块ADAMS/Rail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文中以线路设计参数中的缓和曲线和超高为例,分别仿真了横向位移、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振动特征量在不同线路设计参数情况下的动力响应。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尤其针对幅值及趋势变化,并对照传统计算方法得出的线路设计参数取值,给出了针对广州市直线电机轨道交通4号线的线路设计参数建议值。可以得到按照传统方法计算得出的线路设计参数偏于安全的结论,与采用直线电机轨道交通方式可以更好通过小半径曲线和较大坡度线路相吻合,为我国今后直线电机轨道交通建设在确定合理线路设计参数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以陈家台跨河桥的上部结构设计为例,论述了弯梁桥、斜梁桥的力学特性,以及根据弯梁桥、斜梁桥的力学特性在设计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997.
为了研究北京型内燃机车的动态特性,对车体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车体是一个大型的钢结构,针对其特点用随机冲击激振方法和分区激振测试技术进行了试验,文中给出该车体前七阶主振动的所有模态参量,为进一步改进结构的动态性能,进行车体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对载流管道在外部激振力和流体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计算。比较了在不同激振力频率和不同管内流速情况下的管道动态响应。根据舰船管道的实际情况,在载流管系的动态响应分析中引入基础振动的影响。计算分析了舰船管道系统在流体激励、外部干扰力和基础振动情况下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模态分析的Push-over方法在桥梁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克海  李茜 《铁道学报》2006,28(2):79-84
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是计算结构地震响应较为严格的分析方法,但它存在工作量大、计算复杂等问题。目前土木工程中常采用非线性的静力分析(Push-over分析)来评价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均匀分布、倒三角形分布的侧向荷载分布模式,适用于刚度大或第一阶振型为主的结构,为了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模态分析的Push-over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桥梁抗震分析中。这种方法需要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尤其是振型贡献率。选出振型贡献率比较高的振型,并以此为基础,依据“侧向荷载分布模式与地震时结构惯性力的分布情况应尽量保持一致”的原则,参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可得到对应各振型的侧向荷载,在对主要振型进行组合后,即可获得进行Push-over分析的侧向荷载分布模式。本文采用基于模态分析的Push-over方法对一实桥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选取主要振型参与计算与采用全部振型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不仅考虑了高阶振型的影响,又消除了其他次要振型的干扰,因此这种方法应用于桥梁抗震性能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天兴洲长江大桥正桥的斜拉桥初步设计方案,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动态时程分析方法,进行地震—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根据多遇地震条件下结构可正常使用且不产生过大变形的要求,确定地震荷载的选择。选取货物列车(重车编组和空车编组2种方式)以80 km.h-1、中速旅客列车以200 km.h-1、高速旅客列车以250 km.h-1速度4种过桥方案,分别进行地震—车—桥耦合振动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桥梁结构满足UIC规范中铁路桥梁设计对振动加速度的要求;车辆的最大脱轨系数均小于0.8;除高速旅客列车过桥方案的最大轮重减载率达到0.631(不满足0.60的安全标准但满足0.65的容许标准)以外,其余列车过桥方案的轮重减载率均小于0.60,满足安全标准;4种方案列车通过桥梁时的舒适(平稳)性与安全性均满足规范要求,但在相同的线路状态和车速下,货物列车空车编组时比重车编组时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