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34篇
公路运输   24篇
综合类   29篇
水路运输   234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长江南京以下河段以分汊河型为主,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水沙运动及河床冲淤复杂。以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重点碍航浅滩之一的仪征水道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近期实测水文泥沙和地形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仪征水道演变特性,探讨三峡枢纽运行后水沙变化对河床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仪征水道河床冲淤与蓄水前有所不同。蓄水前世业洲左汊冲刷、右汊微淤,蓄水后左右汊均表现为冲刷下切;蓄水前大洪水对水道滩槽格局影响较大,蓄水后受水库调蓄影响,洪峰流量减小,水沙对滩槽格局的影响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62.
分析了葛洲坝水库下游荆江河段河弯平面形态变化规律,提出河弯平面形态变化与来水来沙之间的经验关系,为进一步认识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水沙、边界条件的改变对荆江河段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64.
65.
冷魁 《公路》1993,(11):20-25
对铜陵长江大桥桥址河段的河床演变及建桥后对桥址上下游河道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建桥后对桥址上下游河道的影响范围不大,不会引起本河段河势的变化,对行洪没有明显影响。通过全面地分析认为,桥址Ⅲ相对较差,桥址Ⅰ,Ⅱ均具有良好的建桥条件。对桥型的选择,仅从防洪,航运角度看以选对河道水流影响最小的桥型Ⅱ为宜。  相似文献   
66.
刘新  朱玉德 《水运工程》2004,(12):84-86
总结以往航道整治工作经验,结合整治河段的实际情况,对北盘江坝油滩河段重要整治参数———整治流量与整治线宽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较为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67.
常山江阁底枢纽处于“S”形弯曲河段中部,上游引航道处于河道凹岸主槽,下游引航道处于河道下弯道凸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水流条件复杂,流速指标难以满足通航安全要求。针对坝址河段的特点和枢纽设计通航要求,依托180正态枢纽整体水力学模型,研究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特性,并提出优化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合理疏浚河道并适当调整引航道航线布置,可改善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水流条件,使口门区流速指标满足通航要求,实现船舶安全通航和枢纽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8.
《铁道建筑技术》2011,(1):134-I0010
由南京工程指挥部组织施工的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江心洲右汉火桥,系公路自锚式悬索桥,全长665.5m,其中引桥长210.5m,引桥桥孔柑氍为4×30m+3×30m钢筋砼连续箱梁。  相似文献   
69.
何碧  张为  江凌 《中国水运》2016,(1):51-55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历来是长江黄金水道上的'瓶颈',航道尺度偏低的问题较突出。本文在揭示荆江河段碍航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航道尺度标准及相应的整治思路,综合分析了航道整治的可行性,明确了航道尺度提高标准,为制定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0.
抛石(枕)结构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对于水深、流急等流态较为复杂的河段,传统结构无法满足河道抗冲要求。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大型钢丝网卵石包结构。通过力学模型对钢丝网卵石包漂移距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了结构的尺寸。结合枝江—江口河段工程进行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