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64篇
公路运输   372篇
综合类   175篇
水路运输   291篇
铁路运输   78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61.
工程建设应避免由于建设主体不同而导致项目融合受限的问题。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堤防达标改造工程通过采用组合装配式二级挡墙、排放口增设闸门井、房屋紧邻岸段钢筋混凝土延伸底板、墙后考虑合理的堆载余量,在工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统筹考虑了后期工程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86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道路设计应考虑更多的相关因素.现从重庆市接线立交发生变更设计的原因、范围及内容详细地介绍了其优化方案.其成果为城市立交建设中桥改路基优化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63.
根据长治市现有城市情况,对石子河、黑水河、南护城河、东防洪渠提出整体规划方案,并对周边地块发展提出策划思路,打造滨水景观、提升地块品质、引领城市发展,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64.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防洪河道生态护岸工程的建设对修复和改善河岸的自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时,应当因地制宜充分遵循生态安全的原则,满足生态环境平衡的设计需求。因此探讨城市的防洪河道生态护岸形式设计,并对此进行相关分析,希望能为更好地发挥生态护岸的价值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使城市的防洪河道生态护岸景观更为和谐、自然,使之能真正与环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65.
河道整治     
庄辑 《珠江水运》2008,(12):62-62
为防洪、航运、供水、排水及河岸洲滩的合理利用,按河道演变的规律,因势利导,调整、稳定河道主流位置,以改善水流、泥沙运动和河床冲淤部位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两大类:①山区河道整治。主要有渠化航道、炸礁、除障、改善流态与局部疏浚等;②平原河道整治(含河口段)。主要有控制和调整河势、裁弯取直、河道展宽及疏浚等。  相似文献   
866.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工程不可避免地与城市水系发生关系。一些地下工程由于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限制埋深较浅,需要进行开挖施工。介绍地下工程分类,并对其进行数值分析,探讨如何使地下工程在区域防洪排涝压力大的地区得以顺利实施,且能最大限度上减少对区域防洪排涝的影响,确保区域防汛安全。指出当浅埋深的地下工程穿越河道节点时,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拟定最为优化的方案,尽量减少对区域水系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7.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城市河道认识的日趋深化和更加理性,市民对河道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以上海市徐汇区河道为背景,对河道生态修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认为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地域特点、河道现状,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组合应用,以促使河道水生态平衡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868.
针对目前数学模型在排水领域存在诸多的应用问题,通过对模型软件的项目实践,以Infoworks ICM软件为例,总结综合排水模型的应用方法。介绍降雨事件选择、产汇流模型和模型参数率定方法,提供数学模型在排水管网、二维积水模拟和河道污染模拟的应用流程和关键指标,为数学模型在排水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9.
针对高陡边坡的支护,提出一种后牵引式加筋挡土墙,通过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建立其数值分析模型,着重分析了后牵引式加筋挡土墙在自重和上部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填土的沉降、格栅的应力、外部稳定性,并与常规加筋挡土墙做比较。结果表明:后牵引式加筋挡土墙在抗滑桩的“牵引”作用下能够大幅度地减小挡墙的水平位移以及填土的沉降量;而常规加筋挡土墙易于在自重和荷载作用下发生外部稳定性破坏;后牵引式加筋挡土墙通过“牵引”作用可以避免发生破坏,从而提高填土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870.
主要论述轨道交通5号线在排水系统设计中是如何结合线路沿线及车站周边市政排水配套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将莘闵轻轨交通线的雨水及污水分别合理地进入市政雨、污水管道或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