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98篇
综合类   74篇
水路运输   232篇
铁路运输   27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31.
浮式风电机组由于基础采用浮动式结构,相比固定式基础由于运动自由度增加,运行倾角增大,对于机械流体系统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结合浮式机组的运动指标,对机械流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浮式风电机组的运行指标、运行环境温度等,初步提出浮式风电机组机械流体系统中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和液压系统的优化路线,为浮式风电机组的设计和优化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32.
目前主流的热工水力系统分析程序采用一阶差分格式来离散基本守恒方程。一阶差分截断误差大,导致系统分析程序在模拟自然循环问题时计算精度不高。为提高计算精度,本文采用两流体双压力两相流模型高精度数值解法对Welander自然循环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数值结果表明,高精度数值解法能有效减小数值扩散,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33.
为满足内河8 kn水流条件下航行器稳定航行性能要求,提出一种低流阻、可快速拆卸水下遥控航行器(ROV)总体结构。采用外部流线外形+内部开放框架的设计方法:外部采用Nystrom线型形成外形框架,通过样条曲面生成技术生成外形曲面,完成流体外形设计;内部框架采用横骨架式承载结构,使用标准型材组装框架,各传感器、机电设备、浮体及尾部平衡翼与框架固连。经流体阻力仿真及框架结构有限元冲击仿真分析,流体阻力较开架式总体结构减小90%以上,抗冲击性能可靠,能够满足高流速下的航行要求。本文减阻结构设计方法兼顾了减阻、模块化快速拆装和低成本易实现等优点,对其他水下航行器总体结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4.
文将隧道围岩和衬砌材料分别视为粘弹性流体和弹性体,、研究了圆形隧道的围岩压力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弃给出了理论公式。为了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选择了流变性较显著的相似材料 做了模拟实验。本文的成果对于软岩隧道衬砌的设计,以及寻求运营隧道衬砌开裂的对策,提 供了又一理论模拟。   相似文献   
435.
The motion of the fins and control surfaces of underwater vehicles in a fluid is an interesting and challenging research subject. Typically the effect of fin oscillations on the fluid flow around such a body is highly unsteady, generating vortices and requiring detailed analysis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ies of such flows is of interest to engineers developing vehicles capable of high dynamic performance in their propulsion and maneuvering. In the present study, a CFD based RANS simulation of a 3-D fin body moving in a viscous fluid was developed. It investigated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by evaluating th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lift, drag and moment) at two different oscillating frequencies. A parametric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fin body was done, along with a comparison of results from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were found in close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is validated the simulation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evaluation of the unsteady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of 3-D fins. This work can be further be used for analysis of the stability and maneuverability of fin actuated underwater vehicles.  相似文献   
436.
本文基于OpenFOAM,对双体船月池中在不同流速下形成的流体共振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文献中实验和数值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数值模拟表明,当傅汝德数Fn=0.04和0.08时,流速对共振振幅的影响会减小。当Fn=0.12时,可观察到月池入口附近的速度场与涡流发生显著变化,这导致共振振幅的影响增加。即流速较小时可减小共振振幅,随着流速的增加,月池入口附近区域的流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会增加对共振振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7.
1 Introduction1 Magnetorheological is a branch of Rheology that deals with the flow and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s under an applied magnetic field. The discovery of MR fluids is credited to Jacob Rabinow[2,3] in 1949. Magnetorheological (MR) fluids are …  相似文献   
438.
为提高车辆在弯道行驶的操纵稳定性,本文中设计了一款主动倾斜式尾翼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在现有车辆的基础上加装主动倾斜式尾翼和前唇,通过空气动力学仿真找出车辆气动特性与尾翼倾角和攻角的关系。基于模糊控制算法设计可调倾角和攻角的控制策略,并通过车辆操纵稳定性仿真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在实车上加装主动倾斜式尾翼空气动力学套件并根据优化后的控制策略编写代码,基于国家标准进行操纵稳定性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装主动倾斜式尾翼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车辆相对于加装仅攻角可调的空气动力学套件车辆、未加装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车辆在稳定性上都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439.
应用基于表面定义的流体腔方法建立充气膜结构抗弯承载性能数值分析模型,并将其与模型试验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通过数值仿真和模型试验分析了充气膜结构的变形和失效模式,讨论了内压对其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充气膜结构的承载性能与内压线性正相关,且随着局部褶皱现象出现,承载性能快速下降;变形和应力分布与传统的4点弯曲梁相似,而失效模式则为褶皱诱发的局部失稳。论文建立的数值方法对浮式充气膜结构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0.
基于能量桩的桥面除冰融雪技术,克服了传统融雪剂对桥面板结构的腐蚀问题,且具有节能环保等技术经济优势。能源需求与能量桩供热能力的计算是能量桩桥面除冰融雪系统设计的关键。为达到除冰融雪目的,桥面板表面温度需维持在0℃以上;基于桥面板的热响应试验与除冰试验得到桥面板温度与换热效率、流体温度的关系,根据热传导定律,推导出桥面除冰融雪所需的换热效率与流体温度的计算公式;探讨了能量桩热泵系统的供热能力。计算得到换热管埋深和间距分别为14 cm和25 cm的桥面板,在环境温度为-1℃~0℃时,系统的热有效率(有效热流密度与换热效率的比值)约为50%,系统的热有效率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选取3座具有不同板桩比(桥面板面积与能量桩总长比值)的桥梁为案例,进一步分析了环境温度-10℃~0℃,降雪量水当量0.1~1.0 mm·h-1范围内,能量桩的供热比,以及满足融雪需求入口流体温度的计算表达式。结果表明:能量桩的供热比与环境条件和桥梁的板桩比有关,板桩比为0.7 m2·m-1时,环境温度为-5℃,降雪量不大于0.4 mm·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