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篇
  免费   71篇
公路运输   349篇
综合类   282篇
水路运输   275篇
铁路运输   97篇
综合运输   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搜集唐山港京唐港区建港以来多次潮位、海流观测资料,对京唐港区附近海域潮汐特征以及港区不同海域的流场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港口建设对潮汐特性影响不明显;随着港口建设,港口建筑物及其引起的地形变化改变了港区较近海域流场,对港区较远海域海流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2.
宁波舟山近海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FVCOM模型对宁波舟山近海的潮汐潮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对其水动力特性作了相应分析.FVCOM模型采用非结构化三角形网格,很好地解决了精确拟合宁波舟山群岛的复杂岸线的问题.基于计算区域内的海床性质,采用Koutitas公式对FVCOM模型的中海底摩阻系数的计算进行了改进.通过计算域内多个潮位站和海流站的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63.
于永堂  郑建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22,57(6):1268-1276, 1292
黄土高填方场地的工后沉降预测结果是确定地面工程建设时序和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 为准确预测黄土高填方场地的工后沉降量,在分析典型黄土高填方场地沉降数据特点、曲线特征和发展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收敛型和发散型两种用于工后沉降预测的新模型;介绍了新模型的基本性质与参数求解方法,并检验了新模型在典型黄土高填方场地工后沉降预测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新模型的内拟合误差和外推预测误差均较小,适合黄土高填方场地的工后沉降预测,其中发散型模型更适合“S”形沉降曲线的外推预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4.6%,相较于传统预测模型的外推预测误差降低了78.7% ~ 95.8%;收敛型模型更适合“J”形沉降曲线的外推预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9%,相较于传统预测模型的外推预测误差降低了68.3% ~ 84.4%;新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通用性和稳定性,可为今后黄土高填方场地的工后沉降预测和评估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相似文献   
64.
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分析了交通流速度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提出了交通流速度的时空二维预测模型,可对未来交通流进行多步预测。该模型包含曲线拟合加权预测模型和递推时空二维自回归预测模型,动态模型参数可由递推最小二乘法实时识别,静态模型参数通过离线优化得到。将预测的交通流速度应用于车辆宏观运动规划方法中,可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进一步提高,在上下班高峰路段,油耗可进一步降低近10%。  相似文献   
65.
交叉口在潮汐交通影响下会产生各流向不均衡现象,容易使进口道利用效率低下,形成拥堵.常用的应对措施是设置适用于交叉口的导向式可变车道.基于可变车道,提出信号交叉口时空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在空间上,为寻求交叉口各流向之间的均衡化,以同一相位下各流向流量比之间的差值尽可能小以及总体的流量比之和尽可能小为目标,以各进口道各流向的交通量为基础数据,考虑进、出口道通行能力匹配等约束,同时考虑直右合用车道设置问题,构建车道功能划分模型.时间上配以Webster信号配时模型.以时段为单位,得到各个时段优化的车道功能划分和信号配时,从而确定可变车道的设置.以实际交叉口为案例,通过设置现状组、对照组、模型组对比分析该方法的效果.通过Vissim交通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固定的车道功能,模型优化后能降低交叉口10%的延误.   相似文献   
66.
周鸣 《交通与运输》2013,29(5):49-50
杨浦大桥是上海市区跨越黄浦江联系浦东浦西的重要桥梁,双向6车道,设计日通行能力为4.5万辆机动车,于1991年5月1日开工,1993年9月15日建成。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上升,杨浦大桥车流量也持续上升,交通从畅通到拥堵,早晚高峰的交通潮汐现象显著,拥堵时间有延长的趋势,交通事故和车辆抛锚也都呈上升态势。一、现状问题分析1.杨浦大桥主线交通量  相似文献   
67.
科学预测地区客运量,可以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合理制定交通运输规划提供依据与数据支持,有利于其规划管理地区客运发展。文中首先采用回归分析法、三次指数平滑法、灰色预测法和弹性系数法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对赤峰市公路客运量进行了预测;然后根据赤峰市客运适站系数与市内所占客运比例,得出赤峰市内日均旅客发送量;最后通过分析现有客运站场状况,提出在桥北组团新建客运站的建议。  相似文献   
68.
本文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32017年广西社会物流成本进行了预测,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社会物流成本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9.
宿辉  尹文强  王翀  刘世伟  王云飞 《隧道建设》2020,40(12):1700-1708
为分析隧洞围岩温度和洞室环境湿度对喷射混凝土细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室内CT扫描和无侧限压缩试验的方法,测试不同围岩温度、湿度条件下喷射混凝土细观孔隙结构的分布特征和单轴抗压强度,建立基于细观结构参数的喷射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1)低湿环境(湿度25%)下,高岩温诱发喷射混凝土孔隙结构和力学性能劣化,温度越高劣化影响越显著,喷射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可采用Schiller模型预测; 2)高湿环境(湿度95%)下,60 ℃岩温是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孔隙结构特征发生劣化转变的临界温度; 3)引入相对湿度影响系数建立的高湿环境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70.
铁路交通中基于通信的无线定位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熊磊  朱刚  谈振辉 《铁道学报》2004,26(1):73-76
简要阐述无线定位的基本原理和在铁路交通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趋势 ,对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铁路交通定位的特殊性 ,提出适合铁路交通的单、双基站定位方案 ,在定位精度和抗NLOS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建立自适应列车运动轨迹预测模型 ,并对如何提高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