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2篇
  免费   102篇
公路运输   1713篇
综合类   869篇
水路运输   587篇
铁路运输   659篇
综合运输   13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为响应国家能源发展规划,研制700 kW氢-电混合动力机车。氢-电混合动力机车动力蓄电池系统选用钛酸锂电池。介绍动力蓄电池系统的造型和参数的确定。设计时,从监测控制及通信、短路防护、热蔓延防护、消防安全等方面遏制蓄电池热失控的发生。从电池单体、电池包和电池系统3个层级开展动力蓄电池系统试验。  相似文献   
992.
为了在路面养护工程中更好地利用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了RAP掺量均为80%的热拌及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对其进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采用耗散能法分析普通再生剂和温拌再生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并与新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虽不及新拌沥青混合料,但显著优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2) 3种沥青混合料达到疲劳破坏时的累积耗散能和疲劳寿命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此关系不受再生剂种类及是否掺加RAP的影响,由此可通过线性拟合得到用累积耗散能表示的疲劳方程。  相似文献   
993.
对现行《石油沥青四组分测定法》(NB/SH/T 0509-2010)提出优化意见:在240℃下8h活化中性氧化铝;利用活化硅胶(及中性氧化铝)对正庚烷/石油醚进行脱芳;在溶剂冲洗阶段中使用二联球;接受瓶更换节点,改为淡黄色色带或褐色色带最低端接近脱脂棉部分2cm时;利用旋转蒸发法、萃取法对具有毒性的甲苯进行回收、纯化。改良后的沥青四组分测定法可以有效分离不同组分并具有较高的柱效。在沥青老化、再生过程中,通过关联四组分与三大指标,评价沥青老化程度、再生效果,为沥青性能评价提供微观视角。  相似文献   
994.
为提升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传热效果,研发了新型液冷动力电池模组。基于单体电池的最大发热功率测试结果,建立了新型液冷动力电池模组的冷却/加热系统试验平台,该平台由供液系统、冷却系统、加热系统、信号测量(传感器)与数据处理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等组成,可进行液冷动力电池模组传热特性的试验,为后续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5.
进气稀释策略是优化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手段,针对稀释气体的热作用和稀释作用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热作用和稀释作用均使得缸内燃烧温度降低、放热率峰值降低、燃烧持续期变长、放热相位推迟,同时使NO_x排放降低,但THC排放增大。热作用会使整机经济性恶化,而稀释作用则使整机经济性提高,稀释作用使经济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提高了工质的等熵指数。  相似文献   
996.
内燃机能量流试验是评估不同控制策略下内燃机能耗和指明其改善方向的重要方法。通过试验对1台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进行了基于冷却液温度的能量平衡分析,基于热力学定律,将能量平衡项分为有效功、冷却液损失、排气损失和通过辐射传热产生的未计入热损失。结果表明:小负荷时,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燃油消耗率略有下降,NO_x排放量增加;全工况下,HC排放量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少,CO和CO_2排放量变化不大;有效功占比和排气损失占比随负荷的增大而增大,几乎不受冷却液温度的影响;冷却液损失占比随冷却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镶圈和内冷油腔对活塞可靠性的影响,对同一型号、不同结构的带镶圈活塞进行模拟计算分析。首先对标定工况下的镶圈活塞进行硬度塞测温试验,作为温度场模拟计算的约束条件;然后考虑温度、燃烧压力、惯性力等因素影响进行热机耦合计算,得到活塞关键位置的变形、应力等结果;最后,使用疲劳分析软件计算活塞的高周疲劳。通过对比发现,镶圈内冷一体活塞一环槽根部温度分别比镶圈活塞和镶圈内冷活塞低6.5%,16%,其热应力分别降低了33%,15%,机械应力分别降低了31%,11%。结果表明,镶圈内冷一体结构的应用,有效避免了应力集中现象,既可以有效降低活塞头部热负荷和机械负荷,同时也能增强环槽的耐磨性,延长环槽下侧面的寿命。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柴油机排气热管理的喷油策略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满足柴油机中低转速、中小负荷工况下颗粒捕集器(DPF)主动再生时的工作温度需求,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中低负荷稳态工况下主喷正时、近后喷及次后喷参数等排气热管理主动控制措施对缸内燃烧过程、排气热状态及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稳态试验结果表明:推迟主喷提前角缩短了滞燃期,燃烧持续期延长,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及峰值温度下降,瞬时放热率峰值减小且燃烧重心后移,同时燃油消耗率及烟度略有增加,DOC入口温度提升也不明显;引入近后喷使得缸内最高燃烧压力降低,但放热率第二峰值及后燃期有所增加,近后喷油量与主-近后喷间隔角的合理匹配能适当提高DOC入口温度,最高增幅可达19.3%,同时也能有效改善NOx排放和烟度;次后喷油量的增加能显著提升DPF入口温度,最大增幅达70%,但会导致燃油消耗率及HC逃逸量增加。依据样机全工况排温分布状态提出各区域升温喷油控制策略:低负荷区域采用"近后喷+次后喷"的喷油组合,并且采用较大喷油量;中大负荷区域逐渐减少近后喷,直至无近后喷,同时将主喷适当提前。  相似文献   
999.
汽车轻量化是当今世界各国为实现节能减排、缓解环境污染而共同提出的一大举措,其中超高强度钢热冲压技术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锌层超高强度钢板进行B柱加强板试制试验,当加热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500s,转移时间为7 s时,所得B柱外观及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克服传统电测法测量结构应力的种种不足,文章对应用锁相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复合材料结构应力测量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首先结合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的热弹性理论(TSA),提出了一种有效而又简洁的试验标定方法,并通过标定试验获取了文中所用玻璃钢材料所需的合理的加载频率f以及标定参数K,然后对两种典型的船用玻璃钢复合材料连接接头内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测量,通过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锁相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和可靠的结构全场应力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