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3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为改善土体电渗处理效果,研究了电渗期间在阳极处添加化学试剂对地基加固处理的影响。试验采用自制模型箱,共设置5组试样,电势梯度为0.5 V·cm-1。通过电渗过程中在土体与阳极电极板脱离处灌入等量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和氯化钙溶液,进行室内试验研究。试验控制添加的阴离子数量相同,钠溶液浓度为2.0 mol·L-1,钙溶液浓度为1.0 mol·L-1。当电渗进行到15 h时,各试验组试样添加50 mL相应溶液。比较分析排水、电流、能耗及处理后抗剪强度、含水率、电导率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化学试剂能明显改善排水效果和土体强度,相比对照组,灌浆处理后抗剪强度提升了27.3%~44.6%,平均含水率降低了10.5%~34.7%;羟基与土体成分反应生成的物质填充孔隙,增大土体密实度和强度,同时会堵塞排水路径等;氯盐综合处理效果较好,但电极腐蚀和平均能耗较大;钙离子较钠离子能更好地改善排水和导电效果;在4种化学试剂中,氯化钙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围海造陆工程的兴起,电渗法作为一种新型软土地基加固方式被采用。围绕电渗法在海相软土加固中的适用性问题,文中开展了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对电渗法加固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渗排水速率是重力自由排水速率的3~12倍;电渗排水速率与电流密度成正比,对于海相软土,电流密度控制在25A/m2时最佳;综合考虑排水速率、电极腐蚀情况及能耗,现场施工采用钢筋作为电极较为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   
13.
杨以诚 《交通科技》2023,(1):1-4+28
电渗排水是降低运营期过湿路基含水率的有效手段,经典饱和土电渗理论在分析路基含水率变化时误差较大,为此,文中提出非饱和土电渗水分迁移方程、构建非饱和土电渗数值仿真模型,对其水分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型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在2%以内,仿真效果良好;非饱和土电渗排水是先产生湿度梯度,后水分逐渐迁移至平衡的情况,整体排水速率先上升后下降,峰值大小与加载电势正相关,达峰时间与加载电势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电动土工合成材料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开发的一种新型土工合成材料——电动土工合成材料;介绍了电动土工合成材料的结构及其性能特点,指出了电动土工合成材料给传统电渗加固法带来的便利和革新,并对电动土工合成材料的工程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电渗法可以快速降低淤泥的含水量,提高其不排水抗剪强度,实现淤泥的资源化处理,变废为宝。但是如何提高电渗效率,节约能源是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利用自行研制的试验装置,进行自然排水和3种类型电渗方案排水降低淤泥含水率的对比试验。通过测量各组试验过程中的排水量、电流和电势,以及试验前后土样含水率和不排水抗剪强度,从能量耗散和电渗效率及经济效益角度研究土体的性状。结果表明:采用电渗法对疏浚淤泥进行处理时,可以通过平行移动电极、控制合理电极间距和通电时间,达到高效节能降低淤泥含水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非饱和黄土路基由于增湿会产生附加变形,降低路基强度。为研究非饱和土排水过程中含水率、离子含量、土体强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双灰桩联合电渗法的排水技术,采用自主设计的试验系统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试验表明:通过双灰桩联合电渗法使非饱和黄土路基内部的水分产生向双灰桩侧的迁移,含水率平均下降15 %;两侧双灰桩中的Ca2+等离子向土体内部迁移,结合双灰桩的膨胀挤密作用以及胶凝反应,提高了路基土体的强度,对路基产生一定的加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土体的电渗透系数和电阻率是电渗加固地基中影响加固效果的重要参数。文章研制成一种可以对两个参数进行测量的设备——电渗仪,并进行了典型试验。应用电渗仪的试验结果,可以更科学合理地进行电渗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渗方法降低过湿土填料的含水率是过湿土填筑中的一项新技术.介绍了电渗处理过湿土填科施工的具体技术,包括电渗方案、设备与材料、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现场管理、电渗监测等,对开展电渗处理过湿土的研究和现场施工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河道疏浚淤泥含水量高,流动性大,运输和处置较难,且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需要对其进行脱水处理,而且脱水后的疏浚淤泥可以作为道路路基的主要填充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疏浚淤泥的脱水效果,利用自制的电渗试验装置,对疏浚淤泥进行了无机絮凝剂电渗排水试验。先将疏浚淤泥进行初步脱水,使其含水量保持在75%左右,作为待用土样;再根据无机絮凝剂FeCl3和Al2(SO4)3的不同掺入比配制溶液,与待用土样充分混合,静置24h后装填土样启动电渗试验。电渗过程中监测排水量和电流强度,试验后测量土体的含水量和pH。试验结果表明:絮凝剂对疏浚淤泥电渗排水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并存在最佳掺入比使得排水效果最好,其中FeCl3与Al2(SO4)3的最佳掺入比均为0.1%;当掺入比高于最佳值时,将会降低电渗排水效果;与纯电渗试验相比,随着絮凝剂掺入比的增大,电流会增大,电渗能耗也随之增大;试验后,土体的含水量有明显降低但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FeCl3作用时阳极区域高于阴极区域,而对照组和Al2(SO4)3作用时阴极区域优于阳极区域;由于试验过程中絮凝剂的水解以及电化学反应,在试验前后土体均保持酸性,且随着絮凝剂掺入比的增加,土体pH会随之降低,电导率会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求吹填湖库底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合规的脱水处理方案,以白洋淀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试验、中试试验和应用示范的系统化工程研究方法,进行电渗真空预压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渗真空预压技术成熟,脱水效果明显优于真空预压,双面排水脱水效果明显优于单面排水,比真空预压技术的脱水费用高约1/3,满足生态合规性要求,便于进行后续资源化利用。研究成果可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