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9篇
  免费   402篇
公路运输   4150篇
综合类   2683篇
水路运输   4140篇
铁路运输   2507篇
综合运输   271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462篇
  2022年   350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611篇
  2019年   494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486篇
  2014年   642篇
  2013年   644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850篇
  2010年   780篇
  2009年   791篇
  2008年   883篇
  2007年   770篇
  2006年   621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舰船设计人员日常使用大量的计算机仿真程序。大多数计算机仿真程序也非常复杂。学习掌握这些仿真应用既难以费钱。而这些复杂的学习曲线使许多潜在的终端用户与仿真计算机模型中含有的有用信息分开来。介绍利用人机界面与计算机仿真应用交互作用,使终端用户能够存取仿真计算机模型中含有的有用信息。还介绍在DDG 51ⅡA宙斯盾驱逐舰消防总管仿真设计中如何使用人机界面加以简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
京秦线提速路涵过渡段动力仿真与试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京秦线提速改造工程进行了列车 路基动力仿真计算。在不同速度条件下,通过对路涵过渡段加固前后状态下机车车辆运行安全舒适性指标、轨道及路基主要动力性能指标的分析计算,对京秦既有线路涵过渡段提速到200km/h的适应性及加固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评价意见与建议,并与随后的实车试验进行了对比。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3.
高速公路交通流低密底区可变速度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统设计和交通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所常用的宏观、动态、确定性交通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速公路交通流的特点,提出了低密度区的可变速度控制策略,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模拟了受控交通流和未控交通流,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4.
孟麟 《综合运输》1995,(9):26-28
<正> 当前,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交通运输事业组成部分的联运事业,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现就加速发展联运事业有关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继续统一思想,支持联运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的联运事业虽然起步较早,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在PC机上利用TurboC2.0语言开发RMCS51 V1.0软件的总体设计思想和方案以及RMCS51 V1.0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了内燃机车电路仿真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将图形技术,面向对象的方法引入建模过程,并着重了电路的图形模型和网络模型。系统软件由电路图形编辑,网络按线分析,操作显示,故障模拟等模块组成。  相似文献   
87.
提出了带有多值非线性环节的线性离散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算法,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易行具有明显的优点,跟踪误差比采用一般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时要小得多,且能保证闭环系统大范围近收敛。  相似文献   
88.
89.
软土地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粘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土的粘滞性,采用粘弹塑性构模型,较系统地介绍利用有限元处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力加固基的数值方法,通过对一工程实例的数值计算,分析固结和流变的结合作用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并对工后沉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软基变计算中考虑土体流变是必要的和重要的,它可对加固效果进行更为准确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