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5篇
  免费   210篇
公路运输   1714篇
综合类   1438篇
水路运输   1783篇
铁路运输   951篇
综合运输   15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在城市市政管网建设中 ,经常采用混凝土管非开挖施工工艺 ,以解决特殊地段的施工难题。文章结合工程实例 ,对非开挖混凝土管顶进施工中的计算及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当前我国超限运输的问题,引入博弈分析方法,提出了“提高非超限运输的盈利是杜绝超限的唯一可行的办法”的观点,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提高非超限运输盈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3.
阐述电声型和磁声型两种超声波料位传感器原理,以及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施工中的应用,并对各种控制参数、控制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4.
选择桥梁设计方案,涉及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某些情况下相容,在某些情况下又相斥。为了协调这些复杂关系,并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引入两级模糊优选模型及非结构性模糊决策理论。并运用此模型,进行一桥梁的设计选型优化,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证明了此模型在桥梁方案比选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5.
向群  屈伟平 《上海汽车》2004,(12):38-40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识别目的。和传统的磁卡、IC卡相比,射频卡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非接触,因此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适合于实现系统的自动化且不易损坏,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操作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106.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地质超前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德国楚格山排污隧洞和中国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例,介绍TSP在复杂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情况,初步探讨TSP在溶洞体探测方面的局限性,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07.
武隆隧道为渝怀铁路第二长大隧道,岩溶发育是本隧道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尤涫?#和3#岩溶暗河,为本隧道最复杂、最困难的地质条件,多次出现大型~特大型岩溶涌水,给隧道施工造成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和经济损失.作者详细介绍了2#和3#岩溶暗河的探测技术,并根据探测结果提出岩溶暗河处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8.
109.
本文介绍了贵黄公路声屏障对交通噪声降噪进行现场的测试的结果,计算得声屏障的平均降噪量,分析了交通噪声产生的原因和减少对贵州工学院环境影响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0.
非自由液化场地地基动力性能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1∶10模型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非自由液化场地的地基动力性能。液化场地条件下,与自由场地基相比,非自由场地地基的自振频率明显加大、动力耗能作用提高较小。土层液化前且在小震输入下,地基动力变形的线性特征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对地震波的动力放大作用,加速度反应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土层完全液化后,地基加速度反应自下而上也逐渐增大,这是由于液化地基的层间剪切运动加快且加快的速率自下而上逐渐增大所致。地基孔压变化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随埋深减小,孔压减小,但孔压比增大;二是离桩距离越近,孔压和孔压比越大。土层液化前,输入波主要峰值过后,自下而上孔压消散逐渐减慢。较大震输入下,自下而上孔压有减小的趋势,但最大孔压比均很快达到液化孔压比;输入波主要峰值过后,孔压消散很缓慢,尤其是孔压消散随埋深减小越来越慢。试验中还出现瞬时负孔压的有趣现象,这也许是由于可液化土层发生瞬时膨胀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