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43篇
公路运输   261篇
综合类   132篇
水路运输   44篇
铁路运输   144篇
综合运输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大宝山隧道地处粤北石灰岩地区,多溶洞、断层,雨季时间长,地下水丰富。为解决隧道防排水,建设单位、设计院、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共同努力,在结构设计、防水材料、施工工艺、监督检查等方面.糟心设计、精心施工,衬砌表面基本上达到不漏不渗。防排水处理及治理渗精措施可供其他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522.
世界深海油气钻采装备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惠芬 《船艇》2005,(1):24-27
地球上油气资源总储量的约70%孕藏于海洋。海洋平均深度为3730m,海深3000m-6000m的海域占海洋总面积的73.83%,而大陆架水深为0~200m,仅占海洋总面积的7.49%。目前已探明的世界海洋石油储量的80%以上在水深500m以下,这表明浩瀚的深水海域储藏的大量油气资源有待探明与开发。  相似文献   
523.
岩溶处理中钻孔施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石长铁路岩溶地区7座大中桥桩基钻孔施工技术分析,阐述了在岩溶地质条件下穿越多层溶洞钻孔施工中的偏孔防治以及穿越尺寸较大且充填物为流塑状溶洞的处理方法,为该地质病害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524.
建立了某轻型客车车体结构详细的有限元模型。按照国标规定的试验要求分析了该轻型客车顶部承受静载荷时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各门窗处的开口变形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该车的顶部静压刚度良好,同时也验证了利用有限元法进行客车顶部静载安全性虚拟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25.
高压动水砂层溶洞地质注浆加固施工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圆梁山隧道是渝怀线上最长的隧道,该隧道穿越高压富水的毛坝向斜区.阐述了毛坝向斜核部高压动水砂层溶洞地质的施工方案、注浆设计、注浆施工和注浆效果检查评定等,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526.
介绍渝怀铁路共和 5号大桥 1、2号墩桥基处理方案设计及施工特点 ,桥下设桥 ,桥隧完美结合施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27.
圆梁山隧道PDK35 4 4 30~PDK35 4 4 90段属粉细沙充填型溶洞 ,开挖困难 ,施工中在采用注浆法对围岩进行加固和堵水后 ,进行爆破施工。文章介绍溶洞内加固体的减震爆破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528.
黔酉二级公路正阳3#隧道全长736m,隧道设计为单心圆曲结构,隧道建筑限界宽11m,净空拱高7.33m。  相似文献   
529.
结合渝怀铁路金洞隧道的溶洞产生原因,具体阐述隧道施工遇各类溶洞的施工技术,总结隧道遇溶洞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530.
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大型溶洞的综合预报及治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尚家湾隧道隧址区地表水文点观察情况,并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岩性和构造条件,判断尚家湾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揭露大型溶洞,出现突水突泥等工程灾害。文章针对前期隧道施工风险评价结果,采用综合地质预报方法对隧道前方不良地质体进行探测:采用TSP(隧道地震预测)法对ZK67+835处溶洞位置进行了准确预报;采用地质雷达法准确预报了YK67+805处的溶洞;采用超前钻探探明了溶洞在隧道底板下方的具体位置、走向及规模。探测结果表明,左右线隧道溶洞相互连通,为特大下伏无充填型溶洞。针对揭露的溶洞特点,分别采取填堵法和跨越法进行治理。左线在雨季期间无水流通过,采取填堵法;右线采取跨越法,梁板分离,分别承担隧道结构荷载和路面车辆荷载。通过对治理后围岩的变形监测,验证了治理方案的有效性,为后期类似溶洞治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