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96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217篇
铁路运输   128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深水SPAR风机系统全耦合动力响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联合开发的计算程序对深水SPAR风机的浮体、锚泊和风机各子系统进行了水—气动力的全耦合数值分析,研究了深水浮式风机系统的动力响应特点。浮体水动力计算采用基于二阶精度的混合波浪模型(Hybrid Wave Model)的MORISON公式,锚泊系统采用细长杆理论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实现,风机系统的空气动力分析采用基于多体气动弹性理论的FAST模块。以浮体控制方程为主体,通过模块间的载荷与位移传递在每个时间步上迭代求解,形成完全耦合的时域分析方法。通过对NREL的5MW SPAR风机系统在随机海况下的水动力响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浮式风机子系统间的混合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92.
海上风电运维船通常采用船首顶靠海上风机塔基靠船桩的方式来保证风机维护人员的安全登塔,因此对其在相应海况条件下的纵摇、升沉等水动力响应进行分析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采用Fine/Marine和AQWA软件,对某运维船在实际海况条件下的耦合水动力响应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风电维护人员的安全登离以及辅助登离设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使用WAMIT软件建立了OC3-Hywind Spar式浮式风机模型,联合FAST软件计算了浮式风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幅值响应算子;结合为南海海域波浪条件优化后的JONSWAP谱,对浮式风机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响应谱分析及最大响应值计算;进一步阐述了浮式平台结构构型参数的变化对整体结构在南海相应工况下的运动影响。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负压风机在船舶通风、散热、换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负压风机存在噪声高、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如何降低风机噪音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负压风机噪声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形貌优化算法对船用负压风机进行降噪设计,降低风机工作的噪音,满足船舶对风机性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95.
对海上风机支撑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求出结构危险节点的载荷谱和功率谱密度函数,结合疲劳损伤模型和Dirlik概率模型,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内对支撑结构进行疲劳寿命分析.由于时域法计算疲劳寿命需进行应力循环计数,这一过程需处理的数据庞大,耗时长.频域法省去应力循环计数,代之以概率密度函数,可相对准确、快速地计算结构的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Dirlik概率模型的频域分析法能较准确地反映海上风机支撑结构在随机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损伤情况,计算结果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96.
船舶机舱通风和风机的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宝东 《船舶》2001,(5):62-63
本文通过“北良”号引水船的实例,叙述的机舱通风机和抽风机的选型实例。  相似文献   
97.
为解决有轨电车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散热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新型车载氢燃料电池系统通风散热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散热原理和控制策略,并对通风散热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该车载氢燃料电池系统通风散热方法提高了系统散热效率,降低了散热风机能耗.  相似文献   
98.
99.
100.
在机车电气设备和柴油机载热体的冷却和温度调节系统中采用轴流式或离心式风机,但一般缺少温度自动调节系统,因而增大了功率消耗,且不能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工作。本文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温度自动调节系统方案,并介绍了用微机的调节执行装置的数学模型,阐述了调节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推广使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