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3篇
  免费   493篇
公路运输   1796篇
综合类   2176篇
水路运输   1996篇
铁路运输   1241篇
综合运输   38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527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691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To examine the flow field of a viscous fluid around the trailing edge of a wing with respect to the Kutta condition or the Joukowski hypothesi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velocity fields around two-dimensional (2D) wings NACA0012 and NACA4412 was carried out using an X-type hot-wire anemometer in a wind tunnel and the method of colored milk injection in a circulating water channel. The results of these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flow of a viscous fluid at the trailing edge of a 2D wing is tangential to the face on the pressure side, and that the flow is very slow or reversed on the suction side due to separation when the angle of attack is greater than 7.5°. By flow visualization, a Kármán vortex street was found in the wake of both wings (NACA0012 and NACA4412) when the angle of attack was 5°.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dinary Kutta condi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direction of outflow at the trailing edge is not necessarily satisfied in a viscous fluid, but the Kutta condi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pressure at the trailing edge is satisfied as usual. Numerical results, which have been obtained as the solution of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above-mentio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refore,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 has proved to be very effective for studying steady viscous flow around the trailing edge of a 2D wing.  相似文献   
22.
流函数法在减径拔管上限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函数法建立减径拔管的动可容速度场,用上限原理得出减径拔管的上限解,分析了摩擦状态,变形程度及相对壁厚等工艺参数对拉拔载荷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3.
以成昆铁路红层地区的3个小流域为研究区,计算3个年份的地面割裂度及其年平均变化率,分析用地面割裂度表征泥石流沟侵蚀程度的不足及其原因。基于泥石流沟发育的物理模型,以原来的地面割裂度定义为基础,引入表述沟谷分布零散程度的异型度因子,导出新侵蚀系数公式。以3个小流域固体物质的年平均流失量作为侵蚀程度强弱的标准,采用非参数统计推断方法,将侵蚀系数、地面割裂度的年变化值和固体物质的年平均流失量作秩统计和次序统计。对秩统计参数和次序统计参数比较结果表明:在表征泥石流沟侵蚀程度方面,侵蚀系数优于地面割裂度。  相似文献   
24.
青岛港前湾三期工程流场变化及泥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镰湾河填海造陆工程流场计算和泥沙的分析研究,得到镰湾河流场变化及泥沙变化的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25.
对基于光流法的舰船运动要素测定原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光流法测定舰船运动要素的思想、光流场解算、三维运动参数解算和舰船运动要素解算。该方法的提出,提高了运动要素测定的自主性,而且满足新型全封闭舰船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26.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出入段线设计方案对地铁运营效率和成本有重大影响,广州地铁三号线在国内首次采用了3/6辆灵活编组替换运营的全新运营模式,对车辆段的出入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车辆段出入段线方案进行优化和能力分析研究不仅对广州地铁三号线车辆段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供其他地铁车辆段设计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对广州地铁三号线车辆段出入段线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以及对推荐方案出入段能力的计算分析,研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研究结论:在广州地铁三号线的用地和站段位置等限制条件下,经过优化的设计方案具备较强的优越性,能够满足三号线新运营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7.
角色自律分散系统概念及体系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等角度综述自律分散系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出系统潜在功能的自律表达应用模式。对自动化系统进行多层次抽象,明确了集中式、客户/服务器和自律分散结构的适应领域,明确了系统功能及其表达方式的时空关系。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包括固定功能、人工进化功能、潜在功能和自我进化功能;系统功能表达方式的时空关系有时空不变、时间可变和时空可变3种。对系统潜在功能的自律(时空可变)表达模式进行提炼,定义角色自律分散系统的概念。提出角色域与数据域双重驱动的角色自律分散系统的体系结构,角色和数据通过角色域与数据域进行交互,角色自律控制器实现角色转换的协调,数据仲裁器确保分散环境中的数据一致性,角色/功能/对象调度器分别实现系统角色,功能和对象的调度与激活。将角色自律分散系统体系结构应用于铁路调度系统中,表明技术上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28.
为了改善SmAl O3体系的导电性能,提高其离子电导率,在固相反应条件下,用Ca对SmAl O3中的A位进行了部分替代,成功合成了具有四方钙钛矿结构的固体电解质Sm0.8Ca0.2Al O3-δ。以该材料作为电解质隔膜,Pt作电极组成了氢-空气燃料电池,并测定了该燃料电池在800℃~1000℃范围内的电动势。氧离子迁移数通过实测电动势与利用Nernst方程导出的理论电动势的比值来确定,在测量温度范围内氧离子迁移数都大于0.96,样品以离子导电为主。阻抗谱测量结果表明:Ca的掺杂大大提高了样品的电导率,Sm0.8Ca0.2Al O3-δ在800℃时电导率为0.035 S/cm,与钇稳定的二氧化锆(YSZ)的电导率相当。Ca掺杂的SmAl O3是一种性能较为优良的固体电解质。  相似文献   
29.
主要介绍中国海洋石油西部分公司WZ11.1平台的特点及VANTAGE PDMS三维设计软件在该平台详细设计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0.
研究速度在400-1000km/h的超高速实验车重接式电磁驱动方案,讨论重接式电磁驱动的电路结构和运动方程。在Maxwell3D瞬态场中搭建了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初始速度下,三级驱动系统受力特性和加速规律。针对系统运动特性和效率问题,提出驱动电路优化方案,使得发射体运动特性改善、效率提高。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分配驱动单元,应用重接式电磁驱动的超高速实验车,可在短时间内被加速达到超高速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