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46篇
公路运输   247篇
综合类   199篇
水路运输   94篇
铁路运输   172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高昌 《交通标准化》2013,(12):111-112
依据交通量预测与通行能力分析,结合石河子互通式立交的现状,提出改扩建方案,并从经济、技术、收费制式等方面进行改扩建方案比选,可为其他互通式立交的改扩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石方边坡控制爆破在公路路网工程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光面爆破与普通石方爆破的对比,总结石灰岩地区光面爆破各技术参数的选取和施工工艺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3.
胡建国  罗从伍  陈宏 《隧道建设》2019,39(4):633-641
深圳地铁14号线黄木岗站与既有7号线、近期规划24号线黄木岗站形成地下三线换乘车站,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如何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形成建筑功能完善,结构经济安全,同时又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是本站研究的重点,特别是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的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逐一梳理地面建筑、地下建(构)筑物、地面交通、片区规划、工程地质条件、客流预测、车站换乘功能等边界条件,总结黄木岗站立交桥安全、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结构工法、施工器具选择、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等重难点,采取逐项突破的方法,最终推演出“干”字形节点换乘方案,其中14号线采用地下3层双叠侧式车站,与7号线形成平行同台换乘,与24号线形成台-台换乘。  相似文献   
24.
在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阶段,根据对路线方案后期运营效益定性分析,识别出不同路线方案主要后期运营成本及效益,通过效益调节因子计算路线方案综合效益,按照动态经济比选思路,对各方案工程投资及效益进行定量分析,为决策者选择更优的路线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5.
在平面二维紊流模型中壁函数起到连接流固的桥梁作用,克服了边界附近网格过密的困难,也是紊流模型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壁函数的选择对模型的模拟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3种不同形式的壁函数引入平面二维k-ε模型中,对丁坝绕流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从流场、流速、紊动动能分布及紊动耗散率等方面对3种壁函数进行优选验证,结果表明对数率壁函数优于其他两种形式的壁函数,其数值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26.
福建主要港口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港口资源丰富,但众多港口的潜力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港口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快港口开发,提高港口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比较福建主要港口的竞争力,分析了港口-e._N的优势差距,提出了提升福建港口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7.
对中、欧、加等国就汽车噪声的限值要求及试验方法作比较,并实测验证两种试验方法的差别。  相似文献   
28.
以石太客运专线的开通为例,分析了高速铁路的开通对道路运输业造成的冲击,阐述了道路运输相对于铁路运输的优势,并从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比较优势的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9.
港口集装箱装卸传输的工作效率是码头竞争力的核心,在不同的码头条件下,只有采用合适的集装箱装卸传输系统才能使作业效率达到最佳。基于这个目标,分别以系统构成、效率、优劣点、适用条件为考核标准,对现今港口集装箱装卸传输进行传统系统和新型系统的横向比较及分析,为因地制宜地采用合适的集装箱传输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阐述了乘用车道路滑行的工作原理,比较了基于轻型车国六标准的道路滑行法(简称国六滑行法)和基于国五标准的道路滑行法(简称国五滑行法)在阻力模型建立、滑行时间计算和试验结果修正等方面的差异,并开展了实车验证。理论和实践表明,国六滑行法比国五滑行法阻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