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篇
  免费   235篇
公路运输   654篇
综合类   306篇
水路运输   302篇
铁路运输   427篇
综合运输   5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以一座设计开挖宽度近 2 0 m,而覆盖层仅 3m左右的地下过街通道为例 ,分析判断富水软土地层中采用浅埋暗挖法隧道设计施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旦架哨隧道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大跨,软岩三车道的旦架硝隧道施工的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63.
总结介绍了离军高速十三标段高填深挖土质路基施工中遇到的施工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64.
很多机械零件具有深孔,如车床主轴、液压传动轴的油缸等。加工深孔时,刀具细长,钻头容易将孔钻偏,使孔中心歪斜;切屑不易排出,散热能力较差,刀具易磨损;当工件精度和光洁度要求较高时,受刀具刚度的限制,需要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工件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5.
回填土区深层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静承载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实际工程现场静载试验,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了桩长和桩土模量比对深层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在回填土中的桩体承载特性、荷载传递及复合地基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回填土区,深层搅拌桩以桩体上部破坏为主,增加桩长不能有效地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增加桩体强度尤其是上部桩体的强度则能够较大地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高压旋喷桩可有效增强回填土地基的承载力。提出的桩体弹性模量取值范围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6.
桥梁深水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慧  吴海波 《港工技术》2009,46(2):45-50
随着大型跨海、跨江桥梁的相继建设,桥梁跨度越来越大,对基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超长、大直径的钻孔灌注桩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深水桥梁建设中。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大型桥梁深水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其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67.
针对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在控制主车跟驰行驶中受前车运动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问题,在分析车辆运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够考虑前车运动随机性的跟驰控制策略。搭建驾驶人实车驾驶数据采集平台,招募驾驶人进行实车跟驰道路试验,建立驾驶人真实驾驶数据库。假设车辆未来时刻的加速度决策主要受前方目标车辆运动影响,建立基于双前车跟驰结构的主车纵向控制架构。将驾驶数据库中的驾驶数据分别视作前车和前前车运动变化历程,利用高斯过程算法建立了前车纵向加速度变化随机过程模型,实现对前方目标车运动状态分布的概率性建模。将车辆跟驰问题构建为一定奖励函数下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引入深度强化学习研究主车跟驰控制问题。利用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建立车辆跟驰控制策略,通过与前车运动随机过程模型进行交互式迭代学习,得到具有运动不确定性跟驰环境下的主车纵向控制策略,实现对车辆纵向控制的最优决策。最后基于真实驾驶数据,对控制策略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建立了车辆纵向控制与主车和双前车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在迭代学习过程中对前车运动的随机性进行考虑,跟驰控制中不需要对前车运动进行额外的概率预测,能够以较低的计算量实现主车稳定跟随前车行驶。  相似文献   
68.
道路系统中的人机混驾交通环境是指人工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混合运行的交通环境,其中换道行为建模是人机混驾环境下无人驾驶车辆行为研究的热点。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构建人机混驾环境下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无人驾驶车辆换道行为模型(Long-short-term-memory-based Autonomous Vehicles Lane Changing,LSTM-LC)。通过研究人工驾驶车辆在换道过程中与周边车辆的相互作用,对换道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为了提升模型的迁移性,引入道路横向偏移量信息。结合LSTM神经网络的输入要求,使用美国公开交通数据集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NGSIM)构建换道行为样本库。针对LSTM-LC模型,以均方差MSE作为损失函数,使用RMSprop优化方法进行训练,对LSTM网络结构、历史序列长度N及训练样本量3个重要参数进行标定。最后,针对道路横向偏移量M对LSTM-LC模型性能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GRU-LC模型,LSTM-LC模型对换道行为的表征更准确,在模型的精度和迁移性上有着显著的提升;GRU-LC模型的均方差为4.64 m2,迁移性均方差为119.82 m2,而LSTM-LC模型的均方差为3.18 m2,迁移性均方差为79.58 m2,分别优化了31.5%和39.71%;通过引入道路横向偏移量M,可将LSTM-LC模型精度和迁移性提升约10%,且模型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69.
张河 《隧道建设》2019,39(Z2):294-300
为确保昆明轨道交通4 号线朱家村站基坑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基坑及挡土墙的安全,通过对不同深基坑支护措施及挡土墙保护方案的比选,并结合数值模拟验算结果,分析在深基坑开挖支护各工况阶段的挡土墙安全指标,选出工期短、经济性好、安全性高的挡土墙保护方案。结果表明,在挡土墙高度较小时,采用型钢斜撑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对挡土墙进行保护,安全、快捷、经济、高效, 对于以后类似条件下的紧邻深基坑挡土墙保护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0.
以上海漕河泾开发区赵巷园区二期深基坑支护实例为背景,分析了邻近地铁深基坑工程的实际应用特点,介绍了基坑围护设计方案选型、分坑平面布置,以及考虑临近地铁的保护措施,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归纳,分析了分坑的空间平面尺寸对临近地铁附属结构变形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基坑实际设计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控制临近地铁基坑的分坑宽度在2倍的基坑挖深左右,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的变形速率和总变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