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0篇
  免费   231篇
公路运输   489篇
综合类   481篇
水路运输   1486篇
铁路运输   218篇
综合运输   6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简述了电晕放电的产生机理,结合实际对HXD1电力机车130 kVA辅助变压器的绝缘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用试验数据说明了绝缘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2.
利用波浪水槽对波浪作用下岸坡孔隙水压力响应进行试验研究,观察分析岸坡坍塌破环现象和机理,试验入射波采用椭圆余弦波。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岸坡内孔隙水压力随波高和周期的增大而增大,岸坡土体介质与介质孔隙水压力密切相关,孔隙水压力对岸坡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3.
本文介绍了航站楼内部通信系统的概念及特点,对内部通信系统的性能、功能、终端和接口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内部通信系统在铁路客运站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4.
深海极限波浪运动特性的简便算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五阶Stokes规则波理论,提出了一种快速求解深海极限波浪运动特性的数学模型.研究中,按照上跨零点和下跨零点的方法由计算或实测的极限波浪波面时间历程确定包含极限波峰或波谷的相邻两个周期的平均值为五阶Stokes规则波的波浪周期,然后根据极限波峰或波谷值反推确定波浪入射波幅.通过与已有的数值结果和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可以快速准确的计算出极限波浪下的速度场,相比其他模型,更适合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45.
基于环境参数预测的VLF传播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播媒质环境地-电离层参数的统计预测,对VLF电波的传播效应进行预测,为系统在运行中调整其可变参数或在特定参数条件下避开传播衰减与扰动,提供传播环境服务,使系统工作性能与信道特性达到良好匹配,从而提高水下通信效能。  相似文献   
146.
在厂房中设有吊车来起吊大构件,运行时吊车在吊车梁上移动,对梁产生的最大内力值及作用面在变化;而吊车梁等自重产生的内力值则随截面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该文推导用公式一次即能准确计算出吊车梁的最大内力值及作用位置,以便设计吊车梁。  相似文献   
147.
该文运用交通流的波动理论分析了短距交叉口之间车流运行遇阻的产生机理,建立了上游交叉口车流的遇阻判别与遇阻程度的分析模型,并由此提出了为消除交叉口之间的相互影响,采用交叉口协调控制措施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8.
本文研究了在规则波作用下锚泊浮堤的运动响应、消波性能、横漂力引起的堤体横漂量以及此时链的受力情况。在理论计算过程中应用了Frank源汇分布法和Grim切片理论,并采用九尾的远场积分法计算二阶漂移力,采用Kim法计算无穷远处的反射波波幅,用传统的悬链线理论对锚泊系统作静力计算,还将矩形剖面防波堤的计算结果与日本井上义行的计算结果以及我国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有关矩形剖面防波堤的系列模型试验結果做了比较,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接近,吻合。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用理论方法预测浮式防波堤的特性并优化防波堤的形状。  相似文献   
149.
小净距隧道下穿薄煤层采空区地层开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空区地层离散性大,小净距隧道近接下穿不同倾角薄煤层采空区开挖将引起采空区内腔塌陷。建立小净距隧道近接下穿采空区地层开挖模型,对比分析采空区倾角为0°、15°、25°、40°时先行洞监测面洞周位移和初支内力。结果表明:后行洞初支闭合时,采空区倾角为15°时,拱顶下沉量最大;采空区倾角为40°时,仰拱隆起量和拱腰水平收敛量最大;随着采空区倾角增大,初期支护正(内)弯矩分布和轴力最大位置有向近接采空区侧移动的趋势,偏压越严重;应力集中逐渐由右拱脚向左拱脚移动。最大偏心距出现在拱脚处,采空区倾角为15°时,偏心距最小,初期支护稳定性最好;倾角为40°时,偏心距最大,不利于初期支护稳定。  相似文献   
150.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遭受雷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结合风电机组防雷的研究成果,对雷电的形成,破坏机理,破坏形式以及防雷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